“也不一定非得修橋,他們在香江、濠門、深城、竹海等幾個城市之間修的大橋,不就用了海底沉管嗎?”
“就算用海底沉管,那也得考慮水深和洋流吧?海峽水太深,沉管能頂得住壓強嗎?而且還得考慮地震的因素吧?”
“要是水太深,就不用海底沉管呀!可以先建人工島,再建跨海大橋,這樣就不怕水深壓強大,而且人工島還可以當觀光服務區。”
“那照你這么說,既要通汽車,又要跑鐵路的這個工程,造價恐怕要兩三千億,每天得收多少輛車的通行費,才能收回投資成本啊?”
“我認為這種工程,就根本不會考慮經濟效益,能不能收回巨額投資成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讓龍灣與大陸緊密相連,再也不分開。”
“沒錯,真要考慮經濟效益,那就沒必要耗費巨資,在西部幾個省投資修建大量的鐵路、公路和高速公路了,因為都明擺著是虧錢項目!”
“龍灣的農業、化工、冶金、電子等行業原本就不差,花個兩三千億修一座跨海大橋,讓它更好的融入龍國的經濟體系,顯然大有好處!”
“對呀,真要建成了,不管是探親訪友、旅游觀光,還是商品物資來往,都會變得更加方便且頻繁,說不定,二三十年就收回了投資成本!”
“投資兩三千億,二三十年就想收回投資成本?考慮到銀行利息和維護保養,每年要收一百多億,也就是每天要五千萬,你確定真的可以?”
“一天五千萬算什么?一百多公里的跨海大橋,平均每輛車收兩三百的過路費不過分吧?一天雙向二十萬輛,加上鐵路的,完全綽綽有余呀!”
“什么?一天二十萬輛車通行?你開什么國際玩笑?怎么可能會有那么多車每天穿梭來往龍灣?就算經濟再怎么發展,也不至于這么多吧?”
“呵,你還是太低估國內的經濟發展速度,你要有時間,不妨回去看看他們沿海地區的高速公路,親自數一數,每天都有多少車輛穿梭來往。”
……
賀治淼沒有參與討論。
唇角掛著一絲笑意,慢步來到餐桌旁坐下。
不用吩咐,店員也知道給他上哪些早餐。
坐在椅子上,怡然自得的聽眾人激烈討論。
他不久前,剛和鴻門眾多元老,回國參觀走訪了一圈。
不僅去了歷盡千辛萬苦,終于闔家團圓的龍灣。
也去了經濟開放最前沿的天海,極具科技創新活力的京海。
之后又造訪了古都安西,到了巴山蜀地、彩云之南……
在這將近一個月的參觀走訪旅程中,大家極大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
不僅看到了歷史人文的傳承,也看到了現代科技的創新。
不僅欣賞到了城市面貌的日新月異,也見識到了農村地區的巨大變化。
在天海他們看到了承載了民族飛天夢想的大飛機。
在京海看到了能在晶圓上進行納米級精雕細琢的光刻機。
在巴蜀的大山深處,看到了猶如造行星發動機一般的宏偉水電站。
在大西南起伏連綿的崇山峻嶺之間,看到了穿山越河,正將天塹變通途的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
在這近一月的旅程里,他們看到了一個不愿撇下任何一個省市,攜手并進共同發展的強盛龍國。
因此。
賀治淼自然不會去和人爭論,花兩三千億給龍灣修跨海大橋值不值。
尤其是那些上一代,甚至上上一代,就移民來到了米利,從小到大就出生在米利,并沒有去過龍國的華裔。
他們沒有回去看過,對龍國的印象,基本是聽別人說,這本身就很容易狹隘片面。
再加上他們長期生活在米利,深受西方文化,尤其是資本主義的熏陶影響。
指望他們能客觀公正的看待龍國,顯然是不可能的。
因為在米利這樣的資本國家,基本一切都是向錢看。
會巨額虧損的事,各個州乃至聯邦,早就不會做了。
所以……
跟他們說花兩三千億修跨海大橋,只要能讓骨肉更加緊密相連,哪怕永遠都收不回投資成本也值得,他們是很難理解的。
而他們也沒有去過龍灣,也不知道龍灣原本就挺不錯的制造業,如今融入龍國的經濟體系,其實起到了優勢互補、如虎添翼的效果。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以龍積電為代表的龍灣電子加工行業。
他們原本就靠替人代加工芯片、電路板、電子元器件等為生,經驗豐富且專業過硬。
而大陸以舉國之力,迅猛發展的電子信息產業,在技術上趕超了西方之后,在產能卻還供不應求。
當京海與龍灣攜手,當飛宇電子科技與龍積電并肩合作……
何止是產能問題迎刃而解,芯片成本降低,也極大增強了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