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雷的介紹中一路往前走,好不容易看到了一名同樣穿戴防護嚴實的工人,他卻并不需要任何操作,只是四處檢查。
“奇怪!”
“這跟我印象中的半導體工廠,完全不一樣啊!”
迪爾夫尼想起以前看過的一部紀錄片。
那時候生產電路板工廠,更像是一個超大型的實驗室。
每個工人面前,都有一臺顯微鏡。
工人們用鑷子和焊槍,小心翼翼的,將電阻、電容、電感、二極管、三極管等元器件焊接成一個電路。
需要龐大的人力,又要耗費很長的時間,所以那時候人工制作的集成電路價格不菲,在六十年代能賣四百多米元。
按照購買力來計算,相當于如今的上萬元。
為了盡可能的降低成本。
許多半導體企業都紛紛前往香江投資建廠。
雇傭了動輒數千名工資便宜,又特別能吃苦的龍國人。
讓他們負責技術難度不大,但卻非常耗時耗力的封裝與測試工作。
也正是因為這一部,介紹半導體行業發展演變史的紀錄片。
在迪爾夫尼產生了一種錯覺。
一直誤以為,半導體行業是勞動力密集型。
也就是需要用上大量的工人,通過精致細微的操作,生產出芯片、電子元器件、大規模集成電路等等。
然而今天……
才剛來到生產晶圓的車間,迪爾夫尼就覺得自已過時了。
她這才猛然意識到。
作為電子信息產業根基的半導體行業。
是當今世界科技最復雜的復合型高端制造業。
可以說是人類最頂尖智慧的結晶。
又怎么可能會什么都靠人工‘手搓’呢?
尤其是如今很多行業領域,需要使用大量的集成電路。
靠工人們手搓,哪兒供應得上?
早該想到,工藝要求嚴格、需求量又很大的半導體生產過程,必然早就已經非常自動化。
根本不需要大量的工人,一切都是自動化的生產,少量的工程師只是負責監管和維護。
一路前行。
迪爾夫尼這一下,是徹底淪為了聽眾。
之前在研發中心,她還能好奇的提問。
但到了這晶圓生產車間,則是一個問題都提不出來了。
她感覺自已就像是一個啥也不懂的小學生,到了一座大型鋼鐵廠。
只能聽別人介紹,鐵礦石是如何經過一個個步驟,最后被加工制作成各種鋼材。
為什么要有這么多繁瑣的工序和步驟?
又為什么要用到各種各樣的儀器設備?
都不用問,別人也會講解。
自然而然,是一個問題也問不出來了。
內心深處就只感覺,好先進、好牛逼、好科幻。
不多時。
一行人來到了檢測室。
當看到一片片無比輕薄,還宛若鏡面般的高純度晶圓。
迪爾夫尼不由自主的發出感慨:
“真是太神奇了!”
“不止是神奇,還很值錢呢!”
徐雷指向一摞通過檢測,正要送去芯片廠的晶圓說道:
“石英巖的價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一噸沙子能值幾個錢?”
“而制作出來的晶圓,一片就已經價值幾百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