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想想。
呂新海和他的項目團隊,也確實有點慘。
他們明明研發的,只是一款技術難度并不高的小型雙發渦槳支線飛機。
當初他們立項研發的時候,國內的適航審定標準,本身就比較落后。
可結果呢?
按照老標準研發的他們,卻趕上了更難的新標準。
這就好比原本只是想考個小車c1駕照,也認真練了科目二和科目三的。
到了考場卻發現,考試科目增加了、審核標準更嚴了。
他們是第一批考生,自然也就成了駕考新規的實驗品。
不僅掛科要重考,很多新增的科目,還得耗時耗力去適應和練習。
原本只是研發小飛機的他們,卻走了一遍大飛機的國際標準和流程。
什么靜力試驗、顫振試飛、自然結冰試飛、大側風試飛……
既想要在徐雷提議,做一款能更好滿足客戶需求的好飛機。
又要滿足一系列高標準嚴要求的適航審定。
這能不痛苦嗎?
不過……
這樣的痛苦,也是值得的。
他們充當了開路先鋒,為其他項目團隊做了示范。
接下來。
不管是軍用的隱身戰斗機、大型運輸機。
還是雙發渦扇噴氣式支線客機、中程干線客機。
這一款款新飛機的研發制造與適航審定工作,自然都會更加順利。
否則。
即便沒有呂新海他們團隊,也會有其他團隊,來承擔這份責任與痛苦。
而早一天完成轉型蛻變,也能早一天打牢龍國航空工業的崛起基礎。
一陣啜泣過后,兩人分開。
“謝謝!”
“謝謝你,終于讓我可以睡個好覺了!”
徐雷微笑搖頭。
“不,呂總!”
“是我要謝謝你,謝謝你們整個團隊!”
“你們頂住了壓力,經受住了嚴峻考驗!”
“你們為咱們龍國的航空工業,邁向現代化、信息化、國際化,做出了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呂新海緊咬嘴唇,攥緊了拳頭。
當年他之所以聽從徐雷的勸說,繼續擔任總設計師。
就因為徐雷曾對他說:
“龍國想要成為航空工業強國,必須要改革、要轉型!”
“而改革的困難與轉型的痛苦,必然要有人去突破、去承受!”
“如果遇到困難和痛苦,就撂挑子不干,讓其他人去面對,這跟懦夫有什么分別?”
呂新海不想認慫。
他不想讓人覺得,自已好逸惡勞、貪生怕死。
所以……
為了自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國之脊梁,為祖國崛起貢獻力量。
過去這一千多個日夜,不分白晝,鞠躬盡瘁,熬白了頭。
接過徐雷遞來的紙巾,呂新海拭去眼淚。
努力平復了一下心情后,他突然像討債似的嚴肅問道:
“當初你說,只要按你說的做,我這款飛機絕不愁賣,現在型號合格證能拿到了,客戶在哪兒呢?”
徐雷笑道:“放心,客戶多得很,而且我爸徐江,還是第一個!”
“他連飛機交付后的注冊名字,也早就想好了,就叫白金瀚!!”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