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華椿自已都知道,跑了多少趟商飛了,所以相關人員自然是熟得很。
例行問候客套一番,眾人便移步相鄰不遠的‘會議室’。
與其說是會議室,倒不如說是被各種顯示屏,包圍起來的一張超長會議桌,外加多張椅子。
每次試飛結束,拿到各項數據報告,團隊就會在現場召開總結小會,對各個科目的數據進行審定。
今天自然也不例外。
而且還因為徐雷、向華椿,以及商飛的高層都在。
所以試飛團隊,還額外總結匯報了一下之前的試飛情況。
向華椿此行的目的,是來見徐雷的。
他本人也并不是航空專業,以前大學本科是學水利的。
所以他除了給眾人加油鼓勁,在會議過程中,自然也不會發表任何意見看法。
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哪有外行指導內行的道理?
而試飛完后就開會。
對于這樣的緊湊工作,后勤人員早就習慣了。
所以中午的餐食水果和飲料,都是直接送來。
方便眾人開完會,就可以直接吃飯。
而向華椿也是沒有任何官架子。
并不因為他位高權重,就得單獨開小灶。
徐雷都能和試飛員、工程師、地勤人員等等在一起吃盒飯。
他為什么不行?
正好還可以一邊吃,一邊聊上幾句。
當然。
當著這么多人的面,聊天的內容,自然也是大家能聽的。
比如徐雷昨天體驗了燕滬高鐵,對這條高鐵有什么感想。
真正重要的話題,向華椿不可能當眾問,而徐雷也不會當眾說。
午飯過后。
一行人離開試飛基地,徑直去了相鄰不遠的,一座大型總裝車間。
車間內,第一架國產單通道中程窄體客機c919,已經初見雛形。
比起已經開始在密集試飛的aj21支線飛機,c919明顯大了一號。
也正因為飛機更大,所以也需要更高的裝配加工精度。
而且為了安全性和經濟性,c919還創新采用了不少復合材料、鋁鋰合金。
這些既堅固又輕盈的材料,也需要更加復雜的先進工藝,才能確保安裝到位。
為此。
全機對接裝配、水平尾翼裝配、中央翼裝配、中機身裝配和總裝移動等先進柔性生產線,自然成了必備。
現場也能看到,大量采用自動化制孔、鉆鉚設備、自動測量調姿對接設備,確保飛機自動化裝配、集成化測試、信息化集成和精益化管理。
所以置身于商飛的總裝車間,早就不是人們傳統印象中,飛機裝配是靠一大堆人,手工敲敲打打的方式,早已是各種自動化和信息化作業。
也只有足夠的精益求精,才能確保將來通過全機靜力試驗、關鍵部件疲勞試驗、失速試驗、高寒高原飛行試驗、自然結冰試飛等等一系列考驗。
當然。
對外行人來說,看到c919的那一刻。
第一反應就是,這款飛機好像和波音737、空客a320,沒啥區別。
但其實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的氣動外形明顯更好,而且采用的是翼梢小翼和高展弦比翼型,可以明顯增強飛行性能。
另外駕駛艙采用四塊寬幅玻璃,比起用六塊玻璃的波音737和空客a320,也有著更通透的飛行觀察視野。
除此之外。
站在外面看不到的客艙設計,其實也更加舒適寬敞。
而且飛機的飛控、航電、電源、通信、導航、空調……
各種大大小小的系統,將確保c919有著更高的信息化水平。
向華椿自然是不懂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