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大包大攬、什么都想自已干的模式,只適合以前那些不太先進復雜的產品,成本雖然高,但質量也有保障,可搞電子產品顯然不行。”
山口洋子急不可待的問道:
“那么龍國人是怎么做的呢?”
“很簡單,分工協作。”
古純壽夫又一次,將手機翻蓋打開,讓屏幕亮起。
“你看這部手機,肉眼可見的,就有外殼、屏幕、按鍵、喇叭,而里面呢?”
“我找人拆過,里面還有一塊焊接有不少電子元件的電路板,一塊鋰電池,以及一些功能模塊。”
“徐雷的飛宇電子科技,并不會研制生產所有的零部件,他會把很多的研制和生產任務外包給一級供應商。”
“而他的外包,是有一系列嚴苛技術要求的,迫使一級供應商們,為了大筆訂單,只能想方設法提升技術和工藝。”
“一級供應商們,也不可能只是自已努力,他們也必然會給自已的供應商提要求,二級供應商有了壓力,也必然會繼續向下傳導。”
“就像徐雷給手機外殼廠商提要求,外殼廠家必然會給提供塑料、油漆、注塑機等材料和設備的廠家提要求……”
山口洋子很聰明。
她一下就領悟到了,這種分工協作的好處。
現代工業產品,技術組成正變得越來越復雜。
需要不同專業、不同領域的很多廠商,彼此配合。
單打獨斗?
再牛逼的企業,也不可能做到。
就像徐雷的飛宇電子科技。
難道為了造一部手機,不僅要研制芯片、開發軟件,還要自已建塑料廠、電池廠、電子元件廠、液晶屏幕廠等等?
那他得招多少工人、買多少生產設備、建多少座工廠?
這種啥都想自已干的模式,也就只有櫻花企業才干得出來。
而徐雷大搞分工協作,自然就培養出了一整個分工明確、專業過硬、實力超強的供應鏈。
這個供應鏈上,大大小小的企業們,有了足夠的實力和產能。
顯然不只是給徐雷供應手機的零部件,還能供貨其他產品、服務其他行業。
比如給徐雷供應手機液晶屏幕的,顯然也能造電腦顯示器、車載顯示屏、液晶大電視等等。
而能給手機造電池的廠家,也必然能為其他數碼產品、電動器械、交通工具等等供貨……
一人得道,都能雞犬升天。
一個龐大的科技企業崛起,必然也能帶動很多企業成長。
很多人只看到,徐雷的科技產品越賣越多、越賣越火。
卻很少有人看到,整個電子信息產業的供應鏈,也越做越大、越來越強。
而電子信息產業里的這些企業們,有實力有技術后,也會輻射帶動其他行業進步。
這就形成了典型的滾雪球效應。
從小小一顆,越滾越大,越滾越快。
以至于越來越勢不可擋。
“等一下!”
山口洋子叫停了古純壽夫的講述。
“除了徐雷這個天才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古純壽夫愣了一下后,重重點了點頭。
“還真有一個跟他無關,但卻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龍國官方的大力支持,尤其是高層對徐雷的無私信任。”
“你想想,如果沒有他們在政策上引導扶持,沒有各地各單位密切配合,徐雷就算有再多的奇思妙想,也無法得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