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槳發動機噪音大是天生的弱項,客艙內并不是太吵,只能證明龍國人在噪音控制方面,肯定下了苦功夫。”
“不知道用了多少隔音降噪材料,就連這舷窗玻璃,估計都是多層夾膠的,否則不足以隔絕壓制艙外的噪音。”
當飛機來到跑道一端,稍停了一會兒,便開始轟鳴加速。
到了這個時候,飛機的噪音和震動感,才相對更加明顯。
不過這起飛距離之短,真是超乎了蘇燦林的想象。
感覺才加速前進了幾百米,飛機就抬輪起飛了,并且爬升速率還不算慢。
由于飛機不大,而且飛行距離也不算很遠,所以飛機也沒有爬升到空氣稀薄阻力更小的萬米高空,以便于巡航省油。
但也正因為支線飛機尺寸更小、飛行高度也不高,所以遭遇空氣紊流的概率也更大,以至于飛機時不時的就搖晃起伏。
這種顛簸搖晃,對其他旅客來說,似乎并沒有什么影響。
很多人都在嘰嘰喳喳的議論紛紛,感慨連天。
但對于看過不少空難紀錄片的蘇燦林來說。
他自然是有些擔心害怕。
都說飛機越大越穩定也越安全。
然而他現在坐的,卻是一架小飛機。
在貴云高原之上的高空氣流中,它就像是一葉扁舟,被掀得起伏不定。
“女士們先生們,飛機在飛行過程中遇到紊流,容易發生顛簸晃動,請大家不要驚慌害怕,這是正常現象。”
“我們的飛機設計先進、測試嚴格,經歷過無數次的考驗,非常安全,大家只需要系上安全帶即可,洗手間的旅客請站穩扶牢。”
空姐用溫柔細膩的聲音,讓大家不要擔驚受怕。
蘇燦林聞言,心里是不害怕了,但接著卻無比羨慕。
一個國家,怎樣才能繁榮富強?
農業固然很重要,但靠農業是不可能變成發達國家的。
蘇燦林的祖國南越,就是一個農業國家。
他太清楚,農業沒什么科技含量,也養活不了多少人。
除了養活種植和收割,必不可少的農民之外。
頂多也就因為需要農藥、化肥、運輸、銷售,再養活一些人。
整個產業規模不大,產值有限,玩得再好也不可能讓人富得流油。
況且南越的化肥、農藥和優質種子,還不能完全自給自足,有相當一部分還需要進口。
相比之下。
高端制造業可就不一樣了啊!
就像此時此刻,正在空中飛行的這架飛機。
別看它只是一架渦槳支線小飛機。
但是它整機的研發、設計、生產、測試等各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工程師。
而將它細分,動力、通信、航電、制動、空調、機身等各大子系統和相關零部件,也需要有廠家研制生產。
具體到每一個零部件,也能衍生出不少廠家。
就像生產金屬機身的廠家,需要有冶金廠提供優質航空材料、機械廠提供精密加工設備。
而即便到了冶金廠、機械廠、化工廠等環節,其實都還可以進一步延伸。
因為它們原料開采、運輸、加工等環節,也需要有廠商與之配合才行。
所以制造業,尤其是以航空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能帶動的就業崗位,真是太多太多了。
并且這些很有技術含量的崗位,自然薪資福利待遇也不會差,每增加一個員工,就相當多了一個中產家庭。
因而一個國家要想繁榮富強,是搞農業,還是搞工業?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