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名長老也一個都沒有活下來,全部在混戰中被唐軍騎兵射殺。
一個上午不到,突襲結束了,幸存的兩萬六千人全部成了俘虜,數千奮起反抗的青壯男子被殺,所有貴族男子也全部被殺死。
兩萬六千余人坐著大車,帶著微薄的家產,浩浩蕩蕩被唐軍押解著向南遷徙。
唐軍將他們全部打散,安置在原渤海國的境內,和渤海國的百姓生活在一起,給土地、糧食和農具,教他們種地,一步步將他們從漁獵民眾轉變為農耕民族。
或許是人數少的緣故,并沒有用多久,五年后,這支生活在黑水中游的靺鞨人便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時間已經到了九月下旬,三十萬從河北遷徙來的漢民已經全部在遼東安置完成,這也是因為遼東土地肥沃,地廣人稀,有足夠的資源安置。
三十萬人基本都安置在營州,集中在柳城縣和安東縣附近,這里有大片農田,河流縱橫,百姓們在唐軍的幫助下修建了房屋,又從新羅廢棄的幾座城內運來了大量家具,送給了百姓,每家還分了一頭耕牛和一頭騾子。
白狼水已改名為北濟水,北濟水兩岸分布著上百座村莊,近二十萬百姓分布在北濟水兩岸,柳城又恢復了全盛時的情形。
還有近十萬百姓安置在安東縣,這里是最后一個安東都護所在地,也就是后世的錦州,目前是遼東最大的港口,大量的糧食物資在這里卸貨,分送到安東縣和柳城縣,最終分發到每一戶百姓家中。
另外還有兩萬人口安置在了遼東半島,那里雖然偏了點,但每戶多給五十畝土地,還是吸引了很多百姓遷徙過去。
就這樣,加上軍隊的隨軍家屬一起,三大聚居地的漢人們在遼東這片土地繁衍生息,開枝散葉,隨著人口的增加,聚居地也漸漸向北向東擴散。
百年后,北方的黑水河畔終于出現了第一座縣城,黑水縣,人口超過三萬。
上午時分,高適坐在御史房外的等候區內,內心忐忑不安地等待中被接見。
他之前跟隨太上皇李岱去各地考察教育,原本準備投身教育事業,不料他剛剛接到消息,天子召見他,準備另有任用。
高適年紀已經六十出頭了,當年他跟隨李鄴去碎葉,可惜他心態不對,只是把碎葉當做一個進入官場的跳板。
在碎葉只呆了一年便回來出任慶州司馬,緊接著太子李亨前往朔方,路過慶州,成了高適的人生轉折點,成為新天子幕僚,又出任淮南節度使,去穩住江淮。
可惜李輔國掌權后,高適便失勢了,很快就坐了冷板凳,被李輔國一腳提到眉州,出任通義縣縣令。
一直熬到李鄴登基,李岱成為太上皇,高適憑借他和李岱深厚的交情,命運開始扭轉了。
高適得到天子的召見,他心中也很慚愧,李鄴是他的老上司,如果他一直跟隨,現在他至少也是吏部尚書,甚至是左右相國。
但已經沒有后悔藥了,不知道天子為何事召見他。
這時,韋皋走上來低聲道:“高使君請隨我來!”
高適起身跟隨韋皋走進了御書房,天子李鄴正笑瞇瞇看著他。
高適連忙躬身行禮,“微臣高適參見陛下!”
“高使君,多年未見了,請坐!”
上一次見面還是江寧,李鄴去江南賣玉件和官窯瓷器換錢,見了時任淮南節度使的高適一面。
高適坐下,李鄴笑問道:“高使君現在身體如何?”
“回稟陛下,微臣還比較健朗!”
高適看起來很瘦,但精神不錯,氣色也很好。
李鄴沉吟一下道:“請高使君來,是有一個新事業想交給高使君!”
高適連忙躬身道:“請陛下吩咐,微臣一定竭心盡力為陛下效力!”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