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賁郎將王昭率一萬唐軍已經和室韋留守的一萬軍隊激戰,在強大的火器攻擊之下,一萬留守軍也全部陣亡。
唐軍切斷了室韋人北退之路。
數十萬室韋人處于一片混亂,十萬唐軍殺來了,數十萬室韋人逃跑無門,全部成為唐軍的俘虜。
兩千多名室韋貴族男子被唐軍挑出來押走,名義上押往長安,實際上全部葬身海底,成為一起海難事故的犧牲者。
在一頂大帳內,三百多名室韋老人席地而坐,他們是從各個部落挑出來的老人,基本上都在五十歲左右,在室韋部,他們就是老人了。
馬璘高聲道:“我是唐軍主帥,請大家不要害怕,唐軍從來不會殺普通百姓,也不會欺凌婦女,你們的微薄財產,唐軍也不會搶走。
大唐皇帝陛下只是希望你們能成為大唐普通百姓,相信你們也看到了,渤海國人,黑水靺鞨人,他們都和你們一樣,也是普通百姓,他們生活安寧,豐衣足食,以后他們的生活也是你們的生活。”
一名老者舉手,用不太熟練的漢語怯怯問道:“難道我們也要種地?”
“當然,大唐百姓當然要種地!”
所有人臉色有點不太好了,他們漁獵民族,準確說是漁獵游牧民族,捕魚、打獵、放牧,他們個個都是行家里手,讓他們種地,他們怎么可能豐衣足食。
大帳內一片竊竊議論聲,馬璘臉一沉,厲聲喝道:“室韋已經滅亡了,想活下去,就只能做大唐子民,如果不想活,黑龍水就在南面,想跳江而死,唐軍絕不會挽留!”
大帳內鴉雀無聲,馬璘又緩緩道:“我該說的都說完了,你們回去轉告給所有人,明天一早出發南下,大唐會好好安置你們!”
………..
次日天剛亮,數十萬室韋百姓浩浩蕩蕩南下了,他們都已打包收拾好,趕著大車就出發了。
實際上還有五千室韋軍隊為北上先鋒,尋找可以作為新家的土地,這支軍隊被唐軍忽略了。
不久,這支軍隊得知室韋覆滅的消息,便一路向西奔逃,他們在第二年抵達可薩國,便留在了可薩國,世代成為可薩國的雇傭軍。
三百年后,正是這支室韋雇傭軍滅亡了可薩國。
長安,李鄴和政事堂在討論如何安置室韋百姓。
吏部尚書劉晏和戶部尚書蕭華都建議將室韋百姓直接安置在遼東。
蕭華對天子道:“陛下,室韋百姓不是傻子,他們和我們百姓一樣,也是希望能生活安寧,希望豐衣足食,之前他們遭到貴族的殘酷剝削,生活艱難,現在唐軍給了他們新的生活,沒有了貴族的剝削,也能吃飽飯,穿上暖和的衣服,這就是他們最大的幸福,至于種田還是放牧,又有什么關系?
至于自己是大唐人還是室韋人,對普通百姓而言根本不是問題,陛下,把他們放在遼東,是明智之舉!”
劉晏也起身對天子李鄴行禮道:“微臣理解陛下的擔心,不把室韋百姓分開,將來他們會成為中原動蕩的隱患,但微臣認為,室韋人和新羅人不一樣,室韋人還比較落后,處于一種莽荒狀態,沒有歷史記錄,他們并沒有家國的思想,讓他們農耕,改變生活習慣,改變語言和服裝,改籍為漢民,讓孩子讀書受教育,培養大唐認同感,微臣相信,兩代人之后,他們就是正常的漢人了。
但新羅人已經進入世俗狀態,有了家國認同,有了歷史,再要他們改變民族認同,那就太難了,所以必須要把他們打散分居各地,逼他們為了生存而不得不改變認同,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改造他們。
所以微臣認為把室韋百姓留在遼東并沒有什么不妥,只要我們抓住農耕和孩童教育這兩個關鍵,最多五年,室韋人在他們心中就會徹底消失。”
韋見素也緩緩道:“陛下,蕭尚書和劉尚書說得對,關鍵在于改造方法,而不在改造地點,微臣也支持把他們放在遼東。”
李鄴看了一眼眾人,終于點了點頭,“好吧!就把他們放在遼東。”
這一次是由顏真卿帶隊,率領數百名官員趕往遼東,安置室韋百姓。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