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武德酒樓。
獨孤明手執望著外面大街上來來往往的人流,嘆息一聲道:“下一次再回來,就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了?”
坐在獨孤明對面之人是吏部尚書劉晏,劉晏和獨孤明關系不錯,當初劉晏負責和朝廷聯系,獨孤明則替李鄴做暗事,兩人頗有接觸。
劉晏微微笑道:“明公是去泉州臨時坐鎮,又不是去海外,為何如此傷感?”
獨孤明搖了搖頭,“當初我大哥也是去泉州坐鎮,但最后還是去了獨孤島,而且大哥在獨孤島病倒了,我應該去看看他。”
“好好的,怎么又病倒了?”劉晏關切問道。
“那邊太濕熱了,大哥年紀也大了,他身體頂不住病倒,這次我去泉州其實就是去頂替他,讓他回長安養病。”
劉晏不好干涉獨孤家的家事,便岔開話題笑問道:“聽說于家想回來?”
獨孤明冷笑一聲道:“當初就勸過他們,他們本錢不夠雄厚,沒有那個能力開發海島,他們不信,以為我們不給他們立國,現在他們明白了,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他們財力不夠了?”
“有一點關系,但也不完全是,是他們之前想得太好了,以為土地肥沃,種糧食一年三熟,現在才發現島上土地很貧瘠,根本種不了糧食,失落感太深了,才決定放棄。”
“那島怎么辦?”
“還能怎么辦?于家的島就在我們旁邊,我們接手了。”
劉晏點點頭,又給獨孤明的酒杯滿上,“土地真的那么貧瘠,不能種糧食?”
“也不完全,還是要看運氣,獨孤家那座島是最好的,有一片長達三百里的狹長平原,土地非常肥沃,水熱資源豐富,所以我們將來就準備發展稻米和甘蔗,而元家那座島分布一片長達數十里的胡椒樹,他們就準備以出產胡椒為主,長孫家那片島也是產香料,總之,各種物產還是很豐富,現在主要是開辟空地,修建房屋和碼頭。”
“于家那片土地很貧瘠,什么都沒有嗎?”
獨孤明搖搖頭,“當然不是,聽說他們那座島也同樣盛產香料,他們的問題出在淡水上,淡水在山區,得開鑿一條運河把淡水引出來,他們沒有那個能力。”
劉晏呵呵一笑,“原來如此,那還真是運氣問題,其實可以換個島,朝廷允許的。”
獨孤明感嘆一聲道:“關鍵是他們知難而退了,要建國哪有那么容易,需要幾代人的奮斗,才會初見成效。”
就在這時,掌柜進來,將一份報紙交給了獨孤明。
這自然是唐朝旬刊了,獨孤明每期都訂閱,養成了習慣。
他看了看頭版,上面寫著《朝廷推行地方吏治改革,在各地引發熱烈反響》。
獨孤明把報紙遞給劉晏,指指標題道:“是真的嗎?”
劉晏看了看,搖搖頭道:“報紙當然要鼓舞士氣,但事實恰恰相反,應該是引發強烈抵制!”
“我就說地方吏治改革,怎么可能受歡迎,應該是一塊很難啃的硬骨頭才對!”
劉晏點點頭,“確實如此,朝廷是想把吏一級的任命權收歸朝廷,但普遍遭到了地方門閥抵制,各州紛紛上書,希望能夠暫緩推行地方吏治改革,都擔心會引發騷亂,不利于地方治理,明公認為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