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明冷笑一聲,“完全是危言聳聽,地方門閥很難控制縣官,那他們只能控制胥吏,這些胥吏看起來地位不高,但都掌控實權,他們是地方門閥的利益維護者,朝廷一旦觸及胥吏,其實就是對門閥動刀,這些門閥豈能善罷甘休,當然用一切手段和朝廷對抗,州官不敢說全部,但大部分也是得了好處,自然要替地方門閥說話。”
劉晏微微笑道:“這些州官也是蠢,他們不知道他們此時的發聲,會成為他們與地方門閥勾結的證據嗎?”
獨孤明嘆口氣道:”可惜我看不到這一幕了,賢弟替我轉告天子,地方吏治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有耐心,更要有策略!”
劉晏點點頭,“我一定轉告!”
李鄴御書房的桌案上堆滿了各地遞來的折子,這幾天他一直在讀取各地官府的折子,看看他們為什么反對地方吏治改革。
李鄴想進行的地方吏治改革還是魏晉門閥遺毒,從隋唐以來,歷屆統治者都在和門閥做斗爭,大的門閥已經漸漸消除。
朝廷利用推恩令逼迫各大世家分家,每個大世家都分成了很多房,每房各自獨立,都漸漸地沒有關系了。
比如韋皋和韋見素都姓,原本是一個家族,但不是一個房出來的,兩人彼此就沒有關系了。
但到了李鄴這里,李鄴便開始進行進一步對各縣的地方小門閥動手,破除他們對地方實權的壟斷。
為什么一定要改革,因為廢奴令在地方推行出現了巨大問題,朝廷層面、地方官府層面,推行廢奴令很好辦,沒有哪個官員敢不從,陰奉陽違也立刻被揭發,跑不掉。
但到了各縣的豪門地主這一級,廢奴令噶然而止,搞了一個多月,整個天下各縣豪門廢除的奴隸僅五千余人。
根子就出現在登記上,負責登記的胥吏隨意作假,縣官也無法查證,所以官府的登基簿上,每個豪門世家基本上都沒有奴隸。
這就讓李鄴極為惱火,他正打算利用內衛一家家的收拾。
但李鄴忽然發現,這其實未必是壞事,通過強制廢奴令打擊地方豪強,同時把縣的控制權拉回朝廷。
廢奴令是表,收回地方吏治是里,表里結合,這才是打擊地方豪強的王道。
由朝廷任命胥吏是最后的結果。
一堆折子讓李鄴看煩了,都是千篇一律,會引發地方騷亂,對地方穩定不利,李鄴重重哼了一聲,把手中奏折扔到一邊。
這時,韋皋在門口道:“陛下,韋相國、張相國和劉尚書來了!”
“請他們進來!”
不多時,韋見素、張立和劉晏走了進來,三人一起行禮,“參見陛下!”
“三位愛卿請坐!”
三人坐下,李鄴指指桌上的一百多道奏折對三人道:“朕拜讀了二十幾份折子,幾乎都是一個論調,要穩定,要休養生息,聽起來是很有道理,但細想一下,難道是朕在破壞穩定?朕再破壞休養生息?根本就是表面上的表面堂皇,肚子里的男盜女娼,不知拿了多少好處,才替地方豪門說話。”
韋見素微微笑道:“陛下說得有道理,可能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一個人的表態沒有問題,但一百多人同樣的表態,那就有問題了,相信他們現在很后悔寫這道折子。”
李鄴點點頭,對劉晏道:“這些折子吏部拿回去,進行分類整理,做出一張表格給朕,上面橫排是各種觀點,又有多少人是居心叵測?”
劉晏點點頭,“微臣回去就整理!”
李鄴又緩緩對韋見素和張立道:“朕這兩天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表面上看是朝廷統治著天下,但實際上呢?實際上是地方豪門和朝廷共治天下,大家說說,怎么打破這個局面?”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