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浪上輩子在醫院躺的那段時間里,確實刷了不少自己有興趣的劇和綜藝,感覺把上半輩子和娛樂圈的那些信息差給惡補回來了一些。
現在牛波一那么一說,他腦中首先跳出來的就是往生了。這檔慢綜藝要是照原樣搬過來,和螞蟻窩現在的情況適配度很高。可現在的問題就是,現在的水果臺那邊已經有一檔相類似的節目在播第3季了。
況且原地球節目中黃、何兩位老師的核心組合,想在這邊找一對差不多的,也不是件輕輕容易的事情。
見邊浪沒吭聲,老羅先開口了“好是好,就是這個拍出來給有觀眾愿意看,要虧了怎么辦”
“這種生活就是現代都市年輕人心中的桃花源啊,誰不向往把我們今天在場這些人再換幾個反差感強一點的明星過來,不愁沒有收視率。”
聽到牛波一說出桃花源這三個字,邊浪想到了今天這一切的初衷,那就是集體生活和團建。而原地球的五十公里桃花塢不就是正好契合這一主題么
當時在距離bj50公里的平谷,華裔建筑師馬清運也是建了一座和當地村落對比起來極其有反差感的一座現代建筑,和老羅現在這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而節目主打的集體生活和社交實驗不就是今天這場面么,只不過是把工作室這些一個個性格迥異的年輕人,換成了娛樂圈和時尚圈里各種不同職業的人。
想著老羅和這一久對自己的關心和幫助,以及他自己后續對牛波一團隊的一些合作想法,邊浪就開口道“可以換個新的模式來做吧,找一群工作、年齡和社會背景都不相同的人,來這住上一段時間,重新體驗一下久違的集體生活,就當是做一場社交實驗了。”
聽到“集體生活”和“社交實驗”這八個字,牛波一的臉上立即有了興奮的神色。以他對綜藝的嗅覺,只這兩個點就已經具備a級項目的潛質了。
“邊老師,快說說你還有什么細化的想法”說著他就掏出手機打開了錄音功能。
有了幾次的合作,邊浪對牛波一他們團隊的專業度還是認可的,所以也就不設防的說了起來“比如啊,娛樂圈、時尚圈、藝術圈里,我們找15個不一定要多火,但是上節目要有效果,能帶來話題度的,比如凱子哥這種”
越聽牛波一的興趣就越濃厚,甚至已經在心里開始合計圈里的關系,尋找參加節目的人選了。
等邊浪邊想邊說的嘮了10分鐘,牛波一兩手一拍道“邊老師,這項目我們來一起合作怎么樣我把我們傳媒公司最扎實的綜藝策劃團隊拉過來輔助你,音樂總監也非您莫屬。羅老師作為主人,肯定是常駐嘉賓”
這話一出,先不說邊浪怎么想,老羅肯定是動心了,等牛波一說完,他就表態了“錢我是沒得多少可以投,但是么場地和當地宣傳資源這一塊我可以打包票。邊浪也可以來做嘉賓么”
邊浪直接開口道“飛行嘉賓可以,常駐不行。”邊浪考慮的主要是自己未來的定位,如果是第三四五季,那他可以考慮做常駐嘉賓,但是現在不行。
現在的主營業務還是音樂,他不想在路人心中留下個綜藝咖的濾鏡。他很清楚,綜藝咖這種濾鏡一旦上身,就不是他想脫就能脫的掉的。原地球的大老師和很多知名演員都是這個情況,跨界的綜藝和真人秀上多了,再回來自己原來的領域中去,就很難再受到認可了。
現在他還是在搖滾圈剛剛算是站穩了腳跟,專輯、巡演、音樂節都在等著他呢
至于音樂總監這個職位,他倒是很樂于接受的。無非就是多選幾首歌的事情,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