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了那個年代,張炬在圈里的確是個很突出的存在。他就像一根很長很長的繩子,把搖滾圈這張網給編制在了一起。
上世紀80年代末,年僅18歲的張炬和丁武共同組建“唐朝”樂隊,擔任貝斯手。在相對地下的氛圍里,搖滾樂壇同氣連枝,人緣極好的張炬,更是與竇唯、許巍、汪峰、張楚、高旗、丁武等人私交甚篤。
1994年12月,“魔巖三杰”在紅磡體育館掀起空前高潮的“華夏搖滾樂勢力”演唱會上,身為嘉賓“唐朝”樂隊的貝斯手,張炬也親身參與其中。
李宗盛口中的“弟弟”,魔巖唱片的創始人張培仁,如此評價那場華夏搖滾史上的里程碑:
“沒有一場演唱會像這天一樣,沒有熟知的偶像,沒有華麗的衣裳,甚至沒有人帶著香江演出中慣見的哨子和熒光棒。他們空手而來,這是一個沒人見過,不知道發生什么事的演出。
在沒有人能預料到的狀況下,這場長達三個半小時的演唱會,幾乎全程陷入了不可思議的狀態。紅磡體育館歷來嚴格的規定阻止不了上萬名決心要站起來的觀眾,他們用雙手和喉嚨舞動、嘶吼,他們用雙足頓地、跳躍,連向來見慣演出場面的媒體和保安人員也陷入了激動的情緒中,在香江,幾乎沒有一場演唱會像這樣瘋狂。”
可惜的是,半年之后,張炬因為摩托車事故身亡,終年不足25歲。
紅磡的那一場,也就成了張炬的絕唱。很多人都會記得,那個如同戰士一般,站在臺前彈奏飛翔鳥前奏的張炬。
兩年之后,專輯《再見張炬》出版,其中收錄了包括“唐朝樂隊演出片斷及張炬生前談話”在內的寶貴音像資料。竇唯、張楚、臧天朔等人也貢獻了原創作品。
后來姜昕在回憶錄《長發飛揚的日子》里,很認真的寫了張炬去世的這一段。
又過了8年,由bj聲音工作室發起,巒樹擔綱制作,張炬生前諸多好友參與的紀念專輯《禮物》面世,主打歌便是這首《禮物》。
這張合輯唱片共收錄13首作品,搖滾、民謠、電子、說唱……風格各異,無論哪種風格,每一首歌講述的都是張炬帶給朋友們的快樂和回憶以及朋友們因此得到的感悟與期盼。每首歌都包含著所有參與者濃重的心意,用最單純的心,做最純粹的音樂。
雖然是梁芒和巒樹填詞,但每個人唱來,都像是對兄弟的親口寄語……
“還有明天”,終究只是“如果”。“不如我們換一換”的深情,也是無從兌現的“禮物”。唯有過往的斷簡殘篇,拼湊成對將來的期許:“飛得起來應該飛得起來,碧海藍天只等風的到來”。
搖滾老炮兒們在歌里喚醒了自己的青春,每個聽者也收獲了類似的感動。跟往事干杯,與老友作別,記憶是最沉重的行囊,半是憂傷,半是希望。
一個衍生的細節是,2005年錄制《禮物》時,鼓手是著名的“鼓仨兒”張永光。2014年12月,他因抑郁癥自殺身亡。或許,如今再唱《禮物》,也是給天堂里的他寄去誠摯的問候。
何勇在張炬過世后,曾寫過一句話:“你的墓碑帶我進入了失了真的成年。”
可見張炬這一死的影響,不僅僅只是在樂隊這,其實對當初那一批人的影響也不小。
《我是歌手》的那一場演出,在有些樂迷看來,或許能重新為華夏搖滾的崛起打開一個新篇章,可惜這就是這幫搖滾老炮們聚在一起的絕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