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您這腦子也真夠好使的!”
……
第二天邊浪把這事和樂隊的幾人一說,開始也是一片的沉默。
但沒過多一會,砥礪就開口道:“你要那么想的話,這歌確實挺合適的,只是那些來參會的外國人聽了,估計不會有什么好臉色。”
那打響華夏搖滾第一槍的《ysy》,無疑就是最合適的選擇了。
而且邊浪清楚的記得,老崔說過那么一段話:“其實搖滾精神是人的精神,不用太強調搖滾這兩個字。”
華夏工業的發展說白了,也是人厲害起來了,工業自然就強大起來了。
還有臧鴻飛有次對搖滾的解釋,邊浪也覺得挺好,臧鴻飛的原話是:“搖滾是面對著生活的不服,而流行音樂是面對生活服了。”
搖滾不搖滾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還是不是你自己。
華夏工業發展也一樣,正是那群人堅持不服輸,做自己,才會有了如今這個凡事都有底氣,不會被外國人卡隨便拿捏的華夏。
接著說老崔,他很認真的聊過搖滾在華夏為什么很小眾和有沒有必要強調“搖滾”二字。
搖滾在西方已經成為主流過了,搖滾是大眾音樂,在華夏可能是小眾音樂。
這個或許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于每一個人在面對自己現實的妥協的自我的時候,是否會持續的去發問。
這種東西不一定偏要體現在搖滾樂,而流行音樂也有,古典音樂也有,現在一些hiphop音樂、嘻哈音樂里都有大量的質疑的聲音。
當然,這些都是大的流行音樂的范疇里的,但都不是以人們所理解的搖滾音樂的形式所存在的,所以沒必要偏要強調搖滾兩個字。
老崔寫過兩首歌去比較華夏搖滾樂和西方的搖滾樂,三十年前的《像是一把刀子》,當時的華夏搖滾真就像一把刀子。
十年前的《滾動的蛋》,實際上是針對bobdyn的《likearollgstone》做一次呼應。
這是老崔站在華夏的土地上,對西方的搖滾樂做的呼應。他覺得華夏搖滾更像一顆滾動的蛋,而不是一顆滾動的石頭。
雖然是一顆滾動的蛋,但它沒有破碎,雨后的大地路途好像有些松軟,滾動的時候受到了保護,但的確是保持在一個很危險的狀態。
不過蛋破碎了之后,就會變成生命。
而邊浪攜原地球幾十年積累的這些經典歌曲而來,那就不是一顆滾動的蛋了,而是一顆堅不可摧的滾石。
一顆一往無前,無人能擋的滾石!
以前吧,在原地球從三十年前到十年前再到現在,華夏搖滾沒有走向世界,水藍星亦是如此。
老崔是覺得走不走出去真的不重要,類似的比較本身是功利心態的,把搖滾樂當做了一種商品。
但搖滾樂存在的形式也不是為了要走向世界,或者要流向華夏,它們存在是為了身心的娛樂,這種娛樂自然會帶來與市場的互動,這種互動造成了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