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樂迷們覺得這首歌會在這段副歌的循環中落下帷幕的時候,舞臺一邊的大屏幕上分別出現了劉佳赟和陶星悅身影。
一大一小兩把提琴,一個低音穩,一個高音亮,開始樂迷們以為是尾奏的間奏。
弦樂用到搖滾樂的編曲里面,以前是不太多,因為華夏搖滾的啟蒙雖然是布魯斯搖滾,但后面基本是硬搖滾、朋克和流行搖滾的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
所以管弦這種更復雜的編曲形式,在邊浪出現之前就很少被樂迷們聽到,尤其是在音樂節的現場。
現在被邊浪徹底玩明白了之后,大家都在感嘆:
“邊浪這家伙是真的卷,不僅出歌的速度沒的說,就連這風格和編曲的思路,其他樂隊想學恐怕也是要摸索很長時間才行!”
“這不是好事么,以前那些音樂節,很多歌一唱就是多少年,要是沒有滾石,我都不敢想象能在一次音樂節的現場聽到那么多新歌!”
“對對,而且歌的質量是真的沒得說!希望滾石卷起來,把其他樂隊的心氣也給帶起來!”
“是啊,不要求他們和邊浪這樣一年幾十首,那整個首出來也行啊!”
這想法,在那些非滾石系的樂隊那也是存在的。
比如牧歌和操作桿,李浩和老趙現在就湊在一塊聊著這個事。
“老趙,你說這邊浪有些時候是真有點坑人啊,雖然說樂迷們不一定會拿著新歌的事情來說事,但我們也是要臉的啊!”
聽到李浩這話,老趙都被逗笑了:“你們幾個還知道要臉?多新鮮啊!”
“老趙,你這就沒意思了啊……我們好歹之前一直在地下,那么多歌翻著花樣的改改,撐個一兩年是沒什么問題的。你們可是一直在臺前的,這次又參加樂夏,新瓶子裝老酒這種做法,樂迷們可不一定答應啊!”
這話雖然有點歪理的感覺,但是老趙還是聽進去了:“倒也是,但是吧你看看邊浪給我們那些歌的水準,再對比下我們自己寫的,我到是要臉的!”
這一語雙關的話倒是沒刺激到李浩,只是把氣氛一下子就給搞沉默了。
而此時樂迷們們的陣營里發出來一陣陣的驚呼聲,沉默的老趙和李浩還沒弄清楚是咋回事。
就聽見后面有個樂迷發出了驚呼:“臥槽!大提琴也能點弦?這技能點的有點強啊!”
兩人抬頭看去,只見舞臺上的劉佳赟摁弦的手確實如遇到了天敵的蜘蛛一般,在四根弦上飛速游走,看著是和點弦差不多,但其實這完全就是兩回事,不過樂迷們高興就好!
當然,劉佳赟這一段當然也絕對配得上樂迷們的這份夸贊就是了。
“不知道省團的那些人看見了這倆姑娘現在的發展會怎么想?”同在臺下的陳淑婷之所以會那么想,是因為這倆姑娘剛過來的時候,確實有些過分的話出現在了他們那個小圈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