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些這些在同一晚上的搖滾圈集中上演的魔幻事件,也被網友吐槽稱為“滾圈事變”。
但其實圈里的人都知道,這些被官方蓋章為“不文明觀演”的,在這個圈里壓根也不是什么新鮮事,而且一直都有存在。這其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以搖滾之名,行腌臜之事,其根源就是大家不重視,想著沒什么大不了的就過來。
但對于樂隊來說,長此以往下去,影響的整個行業的發展,而且引來的是更多的讓人啼笑皆非的事。
鋼心樂隊在廣州場的時候,便集齊了觀眾臺下舞龍與上臺蹦迪、做俯臥撐、跳高,賽力直接被擠到舞臺的最邊上,被網友戲稱livehoe成了逛廟會。
2020年,法茲樂隊接連遇上觀眾搶麥事件,最終在主唱和吉他手的“拳打腳踢”才踹下了鬧事觀眾;
同年痛仰在成都livehoe巡演時,臺下部分觀眾沖上臺玩起蹦迪合照,虎哥差點沒人給擠下來舞臺。好言相勸注意安全未果,虎哥丟下一句:“太了,臥槽!”丟下話筒就直接離開了舞臺!
還有2011年,反光鏡樂隊在海洋迷笛音樂節演出時,甚至出現了嚴重猥褻事件。月亮組中,多位女生現身說法,表示一位參與跳水的女生被扒光衣褲趁機猥褻。
梅卡德爾在武漢演出時,也有上演跳水的女生后腦勺著地,直接被送去急診,樂隊也出面負擔了女生的醫藥費。
此外,還有樂隊動手的暴力事件。后鯊魚就曾在迷笛音樂節,因超時、豎中指等溝通問題和粗口,與舞臺導演發生沖突互毆,直接升級為暴力事件。
諸如此類音樂節、liveshoe的觀演亂象,可謂是層出不窮,屢禁不止,常看常新,常使人震驚。
不文明觀演為何屢屢上演?
那么,為什么自詡為樂迷,卻為何一次次出現不文明觀演,甚至愈演愈烈?
首先自然是“人”。
伴隨著搖滾樂從小眾文化走向大眾視野,其所容納的素質基本盤也漸漸擴大,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素質自然也參差不齊。人為造成的不文明行為,也多以從眾心理引導的聚集行為,擾亂現場演出,比如臺上蹦迪、搶麥等,在日常正式場合不太可能發生。
更重要的,是國內音樂演出市場規則秩序的不完善。
這也使得不少來到現場的觀眾潛意識認為可以在演出中“為所欲為”,抱有“消費者擁有最大利益”的心理,將樂隊演出當作是發泄途徑。不管是到臺上還是臺下,大有把音樂演出當作“夜店”來玩,并按照夜店的規則來審視,也就不意外為何livehoe越來越像蹦迪現場。
正是由于缺乏系統且具有約束力的規則秩序,才助長了肆無忌憚的因子。就像開演前的售票,會有要求身份證信息、姓名、手機號、購票信息等確認才能進場一般,演出中的各環節也是需要主辦方考慮詳善周全的,畢竟音樂演出現場也不是法外狂徒之地。
后面,隨著國內音樂節陣容開始吸納越來越多的主流藝人,也經常會發生不同圈層觀眾的群體沖突。
在17年銀川樂堡音樂節上,春哥的粉絲“玉米”就與夜叉樂隊爆發了“撕胯”事件,一次粉絲間的普通摩擦,最終因“腦殘粉”帽子沖至熱搜。而早在16年,“玉米”就在魔都理想音樂節與閃星樂隊沖突,起因也與夜叉樂隊相似,因為主唱夢姐喊出了“春哥”這一禁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