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五年十一月,永平帝又臨幸了一個宮女,冊封為‘德妃’。
而永平帝也開始不上朝了,剛開始還好,只是說‘偶有疾’‘朕偶感風寒’,到后來就是‘頭昏眼黑,力乏不興’,總之呢,大臣們是很少見到他了。
當然了,不上朝不代表不干活了,這點要注意。
只不過當皇帝,雖然收益高,唯我獨尊,要啥有啥,但風險也大,尤其是這種玄幻世界的凡人皇帝,今天這里有陰謀,明天那里叛亂,三天不看奏疏沒準晚上刀就架皇帝脖子上了,日子過得那叫一個苦。
所以在位的除了個把弱智之外,大部分皇帝都是懷疑者,見誰懷疑誰。
永平帝也不例外,他是一個對權力控制欲很強的人,所有的人都只看到他不上朝,卻沒有人知道背后的奧秘。
只不過言官們不管這些,在他們眼里,皇帝不僅要辦事,還要上朝,哪怕屁事沒有你也得坐在那張椅子上,那才叫皇帝。
永平帝自然不干,但言官也不干了,永平帝不干的表現就是不上朝了,而言官的表現就是不斷上奏疏,催促永平帝。
第一個上疏的是禮部祀祭主事徐升泰,永平六年二月,剛過新年這貨就上疏要求皇帝改正。
徐升泰是一個很負責任的人,他發現皇帝不怎么來太廟了,也不祭祀了,又聽說皇帝消極怠工,所以便上疏要求皇帝改正。
本來吧,這是個很正常的事但被他搞得很不正常。
他聽說皇帝生病了,就拜托一個醫生給皇帝開了一個藥方,雖然那個醫生連皇帝面都沒見到,只聽說皇帝的癥狀就給開了一個方子。
他終于等到了一個機會,那一天,不上朝的永平帝突然上朝了,徐升泰就趁著這個機會上疏,指責皇帝不務正業,不該缺席祭祀外,就給皇帝說了他擔憂皇帝的病情并闡述原因:“陛下春秋鼎盛,精神強固,頭暈眼黑之疾,皆非今日所宜有。”
前面就是規勸皇帝要勤勞,要勤務等等,后面說到‘宜有’之后打住,也就罷了。
可是剛擔憂完,他就闡述了那個醫生給他說的病情:“以目前衽席之娛,而忘保身之術,其為患也深。”
衽席之娛,就是指男人某些方面娛樂,懂得都懂,不懂的也憋著吧。大概意思就是:陛下你之所以身體不好,在我看來呢,就是你因為過于喜歡某種娛樂了,不知道收斂保養身體,如此下去,問題很嚴重。
此話一出,永平帝大怒!
因為說這句話的,不是他永平帝的奶奶太皇太后或者是他老婆李氏,而是一個管禮儀的小小的五品官,最關鍵的是,你tm還不是夜深人靜的時候跟我說,反而是在這朝會上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
再不收拾你朕算是白活了。
于是這場朝會在皇帝拂袖離去中提前結束。
隨后,永平帝給內廷首元顧沖下旨讓他批復圣旨,把徐升泰革職查辦,一定要嚴懲。
命令下達給顧沖,于是顧沖為難了。
顧沖咋說也在朝廷混了十幾年,這位老狐貍十分清楚,如果按照皇帝的意思嚴懲徐升泰,那幫言官們是不可能答應的,可是不處理的話,永平帝也不可能答應。
雖然內廷有權利駁斥圣旨,可是真正的決定權在皇帝身上,如果皇帝一心嚴懲,內廷也沒辦法。
他琢磨半天,想了個辦法。
他連夜動筆草擬了兩份文書:第一道是代永平帝下的,嚴懲徐升泰,并將其革職查辦。第二道是代內廷下的,上奏皇帝,希望能夠寬恕徐升泰,就這么算了。
按照他的意思,這算是兩邊都有交代,都不得罪。
然而事實證明,這只是他的想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