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文獻支持,沒有類似的報道,全靠個人的直覺。
但趙原的性格如此,一旦決定做了,就會非常堅定。
如果說趙原制造入路的思路讓人驚艷,那么接下來的操作讓人再次眼前一亮。
趙原采用的是筷子手法。
這個手法雖然自己寫過文獻,也有過推廣,但在國內的知名度甚至比不上國外。
緊張感伴隨著趙原穩步推進逐漸消失。
趙原不斷切換著手里的工具,開始對腫瘤進行切除。
「出血了」
「好大的血量啊。」
「據說羅本團隊發現血量太大,所以才會草草結束手術。」
「看來趙原要重蹈覆轍了。」
「大驚小怪做什么,沒看到王院士的表情很鎮定嗎不出意外,在術前他們就預料到了。」
「這么大的出血量,嘿,真心是難啊」
趙原一遍開始處理出血點,一遍同時切除腫瘤。
筷子手法展現出了優勢。
他比正常的外科醫生相當于多了一只手,所以處理起來效率更高。
有人注意到了這一點,感慨道,「他的手法雖然看上去有些奇怪,但在操作器械的時候,能達到不錯的效果。」
有人看過趙原的介紹,回憶起文獻關鍵詞,「這是筷子手法,趙原獨創的一種術式。當初唐金就是被趙原的這個術式所吸引,加入天華醫院的。」
「啊這么好用的手法,為什么沒有普及宣傳啊」
「」
面對這個疑問,眾人陷入沉默。
原因很簡單。
趙原有師門,但并非神經外科方向。
沒有進入神經外科的圈子,即使有再好的技術和想法,那也是無人問津
倘若不是王恩麟帶來的熱度,有幾個人會關注這臺手術呢
王恩麟是頂尖學者專家,看了幾眼,立即意識到,這套手法的厲害之處。
自己若是年輕個十歲,肯定要下工夫學習一番。
可惜,他如今年齡不小,手術習慣已經成為肌肉記憶,想要修改操作手法,難度太大。
趙原的筷子手法更為科學。
伴隨著手術時間拉長,氣氛再次凝固起來。
「完了,怎么出血量好像增加了」
「盡管趙原的水平不俗,但這么大的出血量,隨時可能會崩盤。」
「難怪梅奧的羅本團隊會選擇放棄,估計趙原要步后塵了」
又過了半小時。
「趙原好像在努力控制出血。」
「唉,他能堅持到現在很不容易,要換做是我,半小時之前,就要結束手術了。」
「終究還是沒辦法超越梅奧。」
時間逐漸到了兩個小時。
外面觀摩區人沒有減少。
「我靠」
「一直在出血,病人竟然能保持生命體征平穩。」
「這」
「好像還能做下去」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