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內,趙原在艱難地推進手術。
保肢手未非常復雜,人體不是機器。
汽車的輪胎環了,熟手重新換輪胎只要五分鐘,但人缺胳膊少腿,那就不是簡單裝卸就可以搞定。
右側的大血管廢掉了,只能從左側取含有動脈的血瓣因為缺損的組織很大,還需要從胳膊取一定量的組織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加快時間,做得太慢,失血時間過長的組織會有損傷。
人體的組織長時間沒有氧氣供給后,就會因為二氧化碳的潴留形成酸中毒,當血液再次進入的后,就會發生強烈的血栓形成。
范穎對自己的手術速度很自信,但跟趙原比起來,完全不是一個檔次,沒有一個多余動作,紅色的血管,在穩健的雙手下,一針一線的縫合在了一起。
動脈縫合,一點都不能馬虎。
左側大腿的組織移植到左側,還算簡單。
可從胳膊到大腿,難度就不一樣了。
從肌肉的厚度,到肌肉的聯合方式都不一樣,稍微有點不匹配,那將會造成壞死。
皮膚、肌肉、血管都連接了起來,接下來是最難的部分,神經的縫合。
神經,乎不可能再生長。
如果不進行處理,那就是一個擺設,隨看時間的延長,因為失去功能,不光不會發育,而且還會慢慢的萎縮,最后就變成了一個火柴棍一樣,那才是最無奈的護士找來了顯微鏡。
縫合神經必須要在顯微鏡下進行操作。
時間過了不知多久,手術室里的人已經換了一批。
這個時候的女孩,不再像是剛進醫院那樣慘不忍賭,已經可以看出人形了。
只是右腿,大腿腔骨外表,橫七豎八的黑色縫合線,像是有一長長的黑色蜈趴在那里,終于趙原摘掉了顯微眼鏡,朝姚強看了一眼。
姚強在中途加入其中。
這是一臺標準的骨科手術,但趙原的手術卻不是三級木匠,涉及更多的內容,讓姚強有所深思。
骨科真的只研究骨骼嗎?趙原用實際行動告訴姚強,骨科還涉及皮膚移植、血管縫合、神經縫合等等,可以做得跟繡花一般充滿藝未感。
“范醫生,手術做完了,你推著孩子去icu,然后與家屬說一下手術情況。
手術很成功,腿保住了,但后期要做康復治療,大概三到五年,可以恢復到正常人百分之九十的水平。”
以后想要成為一個專業的舞蹈演員肯定是不行了。
但經過這么嚴重的車禍,避免殘疾,已經足夠幸運。
當然,手術只是解決問題的開始,后期康復過程對女孩也是很難熬的過程。
如果是成年人,康復治療用不了多久,但小孩不行,要采取刺激治療,另外,還會后遺癥,未后神經痛疼起來真的生不如死,不過這對孩子來說,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如果不是趙原及時并始接手,孩子只能靠義肢度過余生。
女孩的母親從范穎口中得知女孩的右腿保住了,哭得撕心裂肺,“謝謝醫生。
鳴鳴,我的寶寶,你以后還可以和正常人一樣蹦蹦跳跳。”
顯示本書月推薦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