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訓練精靈的戰斗信念,這一點最為虛無飄渺,可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除非精靈的心靈能像機器人一樣,百分百不受任何情緒影響,只要想和身體狀態允許,就能使用出當前所能釋放的最大力量與最小力量,做不到變成機器人心智,就必須訓練精靈的戰斗信念,當一只精靈戰斗中畏畏縮縮,另一只對手精靈自信勇猛果敢,在雙方精靈綜合實力差不遠的情況下,精靈們的戰斗信念優勢就決定了勝負,一方的實力發揮不完全,另一方能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那么勝負就顯而易見,這也是訓練家需要為精靈進行培育訓練的一大要素。
“這就是訓練精靈是否強大的四大基石,它們不僅僅適用于戰斗,身體素質是打好底子,技能能量是對自我能力的挖掘,戰斗技巧是對身體和能力和運用,戰斗信念更不用說”
梧桐講得很過癮,只差沒有拿個小黑板來講課。
不過也只是將了這兩個領域。
接下來的其他方面,他就收了起來,不再講。
訓練家的指揮能力,如何培育與訓練精靈,精靈學者的綜合研究,這是梧桐自兩個世界靈魂融合以來,一直在主要進行的三大學習方向,它們相輔相生,無論哪一方面的成就,都需要另外兩方面的知識基礎幫助,有相當部分的重合。
優秀的訓練家,也必然懂得如何培育與訓練精靈,也很擅長精靈學者很重要的一項能力觀察精靈。
精靈學者必須要對精靈所有資料都盡可能去背去記,連屬性克制也不應該例外,如果一名學者連屬性克制表都背不下來,那可真是搞笑,所以精靈學者有著深厚的知識基礎底子,當他進行精靈對戰的時候,只要性格不是見血就暈,看到精靈被打就嚇得腿軟那么不算優秀,至少也擁有比普通人轉訓練家要強得多的綜合能力。
拋開梧桐一直在學習的這精靈三大塊,直到去年,他發現自己在精靈三大版塊方面漸漸發現瓶頸,已經不能像當初那樣隨便學學就是無數新知識的時候,于是開始轉移學習方向。
第一學科,他選擇的是精靈生物學,主攻精靈遺傳學方面,并且還有相關的發育學和細胞生物學。作為一名超凡者,他有足夠的精力和腦力來學習更多的知識,所以為了自己的蟲屬性精靈基因優化實驗計劃,他作為老板,當然也要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才不至于投入海量資金,結果被手下坑蒙瞞騙打了水漂。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認知和思想。
梧桐覺得有些人認為全能天才與其把多個領域練到精通,不如把一個領域研究到通透。
可他不是,梧桐知道自己是“急功近利”的現實利益至上者。
所以在他看來,多樣化學習,互動提升,漸漸靠向通曉一切、全知全能的通路,才是大追求。
從收益來看,無論是身體鍛煉還是知識學習,基本都遵從著一條相似的曲線,前期收益大,后期收益的成長曲線快速下降。
也就是說,對一樣新鮮事物的學習,假如以天為單位,第一周七天,平均每天收益是100點,那么接下來的3周21天,平均日收益會降到8090,然后第1個月到第3個月期間,平均日收益會下降到50以下,然后學了半年或者幾年后,這時候收益只有最初時候的120左右了。
因為一個學科已有知識量是有上限的,基礎和中端知識不需要太深入和資質,但頂尖的高端方面,每學會這方面的1小塊,所花費時間精力就相當于學會基礎和中端知識的一大塊。
正因為這樣,梧桐學東西,往往會計算收益,發現當前在學的知識時間與投入收益不成正比的時候,他不會去追求長遠或者更高端精尖,而是迅速開辟新的戰場。
梧桐覺得學會多個領域的知識到中端層次就足夠了,他只要盡可能學得夠多,學會了各學科的大半后,再學習新的學科不是重復太多就是作用太小,那他就會果斷轉向另一條路。
在那個時候,他認為依靠觸類旁通這個原理,他再來攻克以前學到中端層次的學科知識時,可以更容易的攻克高端領域。
至于這條路是不是正確,梧桐也無所謂,他的永恒之花研制成功后,會有漫長的生命,也有強大的超凡能力在背后支撐,試錯和容錯都和普通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