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馬庫拉格之耀號依然在出港。
榮光女王級戰列艦就像是一個浮在軌道上的小島,一座可以航行的城市。現在,這座迅速在極限戰士一連長西弗勒斯·阿格曼的調度之下從沖擊中恢復了行動能力的城市,在無法獲取臨近泊位上其他船只的響應配合的前提下,近乎是立刻,便決定開始用炮火清出自己的航線了。帝國海軍的艦船,同屬于極限戰士或其子團的艦船,審判庭的艦船,運送物資補給的憲章船,都在馬庫拉格之耀號的炮火之下一視同仁地被擊落。幾艘小型的護衛艦也在統一調度之下,將她們的撞角首先對準了自己的同儕,不顧船舶間距過近會造成怎樣連鎖反應地沖了上去,利用這種暴力的物理手段,將暫時無法移動的船只從原位推開。
從全局上來看,這是個不難理解的策略:什么都不做的話,一旦被哪怕一艘敵方的戰列艦獲得了清晰的射角,整個空港中的所有艦船都別想活下來。但如果馬庫拉格之耀號的緊急響應——哪怕只是作出這種響應就要付出極大的代價——能夠略微達成戰果,港內的艦船還能至少保存下三分之一的數量。
用小一些的犧牲去抵扣更大的犧牲,戰爭的天平之上經常會發生這種殘酷的較量與權衡。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夠的理性去理解其中利弊,尤其是當被迫的犧牲降臨到自己的頭頂的此時此刻。有一些靠近外圍的、只意識到了自己擋在了帝國攝政旗艦炮口面前的艦船驚慌失措地試圖逃竄,卻只是把自己送到了更外側敵人的炮口之耀號的所作所為,便立刻在亞空間的影響下認定極限戰士背叛了帝國,于是調轉炮口,試圖螳臂當車地與其對射……
總之,踩著血與火,鋼鐵與生命,不論發生了什么,馬庫拉格之耀號都依然堅定地出港。它在經受了亞空間沖擊后,依舊能夠在技術神甫的努力之下運轉的俄歇陣列和鳥卜儀上,正實時地向戰艦上的指揮層提供戰場情況——然后,更令人絕望的事情發生了:
在敵人繁雜混亂的、由各種型號艦船勉強拼湊而成的護航艦隊當中,第四艘戰列艦從亞空間裂隙當中緩緩現身了。
她很大,非常大,出現得很緩慢,還有一半陷在亞空間里。不論是導航員還是占卜機構,都暫時未能勾勒出它的全貌到底如何,但艦橋上已經收到了這艘看似沒有怎么受到污染的混沌艦船的識別碼:
鐵血號。
——
“地震?”依舊處于地下設施當中的藤丸立香,在建筑整體的搖晃當中緊張地拽住了身邊阿庫爾多納的手。
地震本身不稀奇,作為生在亞太第一島鏈地震帶上的人,她早就對此經驗豐富,甚至還有閑心憑體感來評價,現在這點震動大概是五級地震左右。令她感到少許緊張的是,她不知道逃生通道該怎么走,也不知道這年頭的地震避難流程跟她當年習慣的還是不是一樣。
“不必擔憂,這是赫拉要塞內部。”馬克西烏斯為自己的戰團駐地說話,“建筑結構的強度足以扛住絕大多數地震了,何況,在要塞更深的地下,機械教還設置了地殼固著設備,這會緩解板塊運動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