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里曼同意這個觀點:“所以我已經要求空港最外圍的艦船直接進入戰斗狀態,為港內的艦船爭取時間,同時馬庫拉格之耀號也將直接出港,帶領這次反攻。現在我們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還能動的艦船一邊作戰,一邊偵查前線的情況。”
多恩點了點頭,沒有發表反對意見。他是贊同這一戰術安排的——哪怕他們都知道,空港之上的諸多艦船,將會因為這輕飄飄的幾句話命令陷入怎樣的慘狀當中,也是一樣。
因為戰爭當中,除了將無數活生生的人命和海量的珍貴資源兌換成籌碼,扔進這個可怖的祭祀場,為己方換取一絲微薄的勝機之外,總是沒有別的辦法可想。
——
在天空裂開、警報發出的幾乎同時,馬庫拉格地面上安置的強大護盾及防空系統就都已經啟動了。可掌管這些對空強大武器的班組都沒有想到,他們首先需要擊落的東西,是帝國己方艦船被各種原因破壞后,又被馬庫拉格的引力捕獲而落向地面的巨大碎片。
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城市上方的天空被亞空間的裂隙撕碎,任何凡人哪怕只是作出抬頭仰望的動作就會有被混沌腐化的風險。但在城際廣播中反復回響的警報和忠告根本沒法阻止市民們向天空看去——在馬庫拉格機制優秀的教育體系之下,當中的公民確實都至少識文斷字,懂得聽指揮,并且在許多次不幸降臨的戰火當中訓練有素。但在眼下的情況里,人類“看向可怖聲響的來處以確定自己的逃亡方向”這種寫入基因的本能,還是會輕易地壓倒后天經由教育得來的習慣。
除開亞空間污穢的光芒之外,馬庫拉格原本寧靜的天空當中其實另有璀璨的光源。巨大戰艦流星般的引擎、相互開火或擊中時發出的光芒連尚在白天的半球地面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更不用說被引力捕獲的戰艦殘骸向地面墜落時,與空氣摩擦產生的巨響和火光了。馬庫拉格的人民或許已經見慣了各色戰機從太空向下俯沖的景象,也熟悉星際戰士空降倉劃破空氣時產生的流火——但這個,動輒數千乃至上萬噸的,根本就是一棟摩天樓大小的金屬結構裹挾毀天滅地之勢從天而降,則完全不是同一個量級的。
甚至于,這些從艦船上被整塊撕下來、不幸墜落的火球當中其實還有勉強能用的維生裝置和活人。天空上正在發生的事情要比地面上所見的更加殘酷,對這些人來說,也不知是在艦船殘部與大氣摩擦的過程里被蒸煮而死幸運一些,還是被地面城防的高射炮擊中、在沖擊中因某種原因死去干脆一些。
最為殘酷的事情當然發生在軌道上,因為這種突如其來的攻擊和莫名其妙的死亡在戰火連天的銀河當中已經司空見慣了,唯一永遠會燒灼帝國人神經、帶來烈火般的憤怒與仇恨的,只有背叛。
在軌道上,造成艦船減員沉沒的并不僅僅只有敵人的出現、沖撞,以及射擊。馬庫拉格之耀號也在出港。
帝國攝政班師回朝時帶回了極限戰士的一連與二連,其中二連隨他本人回到了馬庫拉格地面,一連則和一眾極限戰士系子團一同留在太空上,照料榮光女王戰列艦以及相應的護航艦隊。這些由星際戰士主要控制的艦船在接受到自己基因之父的命令之后,便像往常一樣立刻展開了行動,準備出港進行迎擊。但是——四周泊位的艦船無法配合他們的動作,甚至于整個艦隊當中的一些艦船自身也出了問題,無法立即對命令進行響應。
因為不論如何,帝國中的艦船都必須要由人來開動;這些在崗位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工作者又大多是肉體凡胎的男男女女。帝國的基石也大多是由這些人壘砌而成的,但很可惜,這些人也很容易受到亞空間的影響。意外發生時,亞空間能量的沖擊令許多機組成員在轉瞬間遭受到腐化,又傷害到了更多人的心智。這令每一條艦船中的各個部位都產生了混亂,并且一時間陷入了極端的人手短缺當中,難以迅速處置。像基里曼麾下這些由原鑄星際戰士進行調度的艦船一般,能夠在這樣的極端情況下迅速響應的,才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