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信我”
孟川握李長華的手抓得更緊,再次強調。
“滾”
看孟川越說越離譜,直接扯到他百年之后。李長華也是忍不住,再不敢放任孟川開腦洞了。
孟川瞬間坐回原位,“好了,說說吧,這補貼文件什么意思什么來路”
對于孟川這種能在瘋癲和一本正經之間瞬秒切換的獨特本領,李長華表示他不想做任何評價。
“這與興揚村民簽的長期用工合同有關”
有關孟川手中的補貼文件來歷,李長華一一道來。
這里的新農業經濟,指的就是孟川當前在興揚村所進行的包田賺錢再包田的滾雪球擴張模式。
不過,在孟川手中的文件中,對這個模式的著眼點并不是孟川不斷賺錢包田擴張。
而是著眼于孟川包田給興揚村這個村子帶來的影響。
李長華親自走訪興揚村調查到的數據表明,隨著孟川不斷擴張承包興揚村農田,興揚村的總體收入在穩步上升。
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具體到個人后,因為孟川提出的長期用工合同,興揚村所有包括家中無人在外打工的家庭在內,至今沒有一個人因農田被承包而收入下降。
這與其它村子農田被承包后,老農和留守家庭婦女收入普遍降低的情況完全相反。
包田帶動所有村民收入一起提高。
這便是李長華提出的,補貼文件名所寫的新農業經濟模式。
孟川聽了解釋后,卻是有點傻眼。
“華哥你等會,你知不知道,你所定義的新模式是有漏洞經不起邏輯推敲的。你說因為我包田而達到了讓每個興揚村民收入都提高或至少不降低這不可能的你這因果關系隨著我的發展是錯誤的呀”
“而且不是我說大話,這模式目前只有我能做,其他人很難也不會傻不拉幾的復制的。”
沒讓李長華費心思猜測,孟川緊接就開始解釋。
孟川所說的漏洞其實也跟曹興大伯也就是興揚村長探討過。
這會看似隨著孟川包田興揚村人人受益。
但這只是因為尚未涉及全村。
目前孟川承包農田對應的農戶,都是主動找到孟川的。這些人本就想出去打工,以前是因為舍不得荒廢農田又有些不愿背井離鄉才沒出去。
而現在有孟川來承包土地,自己種田與將田包給別人相比也就一年三千多塊收入的差距,連打工一個月的工資都不到。這算是在村民外出打工的選擇天平上,壓上了好多根最后稻草。
這類村民可以說是迫不及待的將農田甩給了孟川,只為了,出去打工提高收入。
包田給孟川的人都出去打工了,所謂的優先他們簽長工合同自然也就沒了可能。
目前與孟川簽訂長期用工合同的人,其實都是自己農田尚在的興揚村老農和留守家庭婦女,并且還是以老農為絕對主力。
所以在眼下孟川包田量還不多的情況來看,的確是每個興揚村民都收入未降低且一部分人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