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盧俊義在船上如何調兵遣將,索、楊雄、石秀等人率領麾下兵馬上岸之后,便接到盧俊義從后面傳來的消息,讓他們在安山鎮駐扎,等待后續兵馬到來。
三人雖然想去東平府沖殺一陣,顯出自己威風。卻因為旁邊有燕青、時遷看著,只得聽從命令,一路修橋鋪路,在安山鎮安營扎寨。
燕青、時遷二人,則在過了安山鎮后,按照盧俊義的吩咐,到城里采買物資,打探東平府的消息。
如此過了數日,到了三月初一,盧俊義率著大軍,到了安山鎮中。見到索、楊雄、石秀三人已經安營扎寨,為大軍準備好了地方,很是贊嘆了一番,為三人記上一功。
“按照和宋頭領的約定,到了三月六日,我們兩路兵馬,同時攻打城池。”
“這五六日,我們就在此休整一下,打探周圍消息。”
環視周圍眾將,盧俊義道。因為是轉世之后覺醒,盧俊義身上的武藝,完全保留下來。只是,前世他所精通的騎射,卻并沒有和這身體融合。
因此,盧俊義想趁著這幾天的功夫,將前世的騎射功夫撿回一些。免得上了戰場,少了遠程手段。
眾將對此自然沒有異議,在盧俊義將營寨分配下去后,很快各歸營寨,安頓歇息下來。
盧俊義在眾將離去之后,自己在帳中思慮一番,又將公孫勝、朱武重新喚了過來,道:
“我看這次攻城,除了主動請命的兄弟外,其他人不說會不會偷懶,盡心卻不可能。”
“不知道長和軍師,可有什么辦法?”
公孫勝聞言不語,朱武因為先前所獻計策不行,心中急于表現,道:
“哥哥所慮甚是!”
“不如由公孫道長和小弟各隨一軍,催促他們攻城?”
含笑點頭,盧俊義頗為贊許,道:
“軍師所言,甚得盧某之心!”
“只是這般作為,卻恐兄弟多心!”
思慮一番,又道:
“不如這樣,我這邊戰將過多,就以道長和軍師支援關、楊二位兄弟為由,帶著楊林兄弟和鄧飛兄弟,各自跟隨一軍。”
“這樣,兩路軍馬各有五位頭領,攻城之時,勝算也更大些!”
公孫勝和朱武聞言,頓時凜然應是。卻又有些擔心地道:“這樣哥哥這邊,是否少了人手?”
盧俊義此番帶出的頭領雖多,但是能信任的,卻并沒有幾個。旁的不說,魯智深、武松二人,對宋江一向支持。即使這二人出于義氣不會主動添亂,卻也難以指望他們沖鋒陷陣。
如此一來,在分去各位頭領后,盧俊義本部頭領,頓時捉襟見肘,只怕難以攻城。
揮了揮手,盧俊義道:
“無妨!”
“兵貴精而不貴多!”
“我欲在這五日,選出五百親衛,由我親自率領,作為攻城主力。”
“至于破城之法,我心中已有成算,到時二位兄弟,催促兩路軍馬,一同破城即可!”
公孫勝和朱武聽到盧俊義已有破城之法,心中盡皆大喜,欲要細問,卻見盧俊義笑而不答,反而喚過親衛,傳轟天雷凌振過來。
不多時,凌振過來之后,盧俊義向他問道:
“素聞凌兄大名!”
“聽說你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遠近,石炮落處,天崩地陷,山倒石裂。”
“不知這樣火炮,梁山軍中可有?”
凌振被盧俊義突然喚來,心中正自忐忑,聞言更是驚慌,忙向盧俊義解釋道:
“這些不過是東京城中傳聞,如何能夠做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