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有何妙計?”
“還不快快道來!”
聽到朱武獻計,盧俊義即使知道這是自己安排,面上卻仍舊裝作大喜,急忙追問他道。
眼看盧俊義表現得如此真實,朱武在心中暗暗佩服的同時,面上卻肅然道:
“小弟曾聞前唐割據之時,河朔三鎮之后,便以山東地界的淄青鎮實力最強。”
“據說其鼎盛之時,擁兵十萬余人。即使前唐朝廷,也不敢小覷于它。”
“如今我梁山泊的兵馬固然不如前唐淄青鎮,但是大宋之弱,卻更遠不如唐。”
說著,朱武向盧俊義鄭重一拜,道:
“因此,小弟的上策,便是在招安之時,向朝廷要求重建淄青鎮。”
“若是哥哥做了節度使,我們眾兄弟的前程,以后又有何憂?”
一番話鏗鏘有力,讓眾人心潮澎湃,似乎看到了以后前程。
梁山泊的頭領,大多江湖出身,通讀史書的并沒有多少。聽到朱武說起淄青鎮的事情,這些人頓時就信以為真。以為自己在宋朝,同樣能割據一方。
只是,這些江湖出身的頭領能這樣想,降將出身的頭領卻在聽到“淄青鎮”后,頓時就皺起眉頭。
宋朝重文輕武,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別說如今梁山泊的實力遠遠不如前唐的淄青鎮,就是有了那份實力,只怕大宋朝廷,也不允許梁山泊割據。
所以,這些人的心中,大多以為朱武是癡心妄想——
淄青鎮提議雖好,在宋朝卻絕不可行!
宋江自幼曾攻經史,對前唐的淄青鎮也算有些了解。眼見那些降將皺起眉頭,他頓時意識到這是自己機會,出言道:
“朱兄弟提議雖好,奈何如今朝廷,卻萬萬不許藩鎮割據。”
“到時朝廷不準,我們又該如何?”
朱武道:“朝廷是否準許,要看我們梁山泊的實力。”
“譬如西北黨項,原本也曾是大宋州府。但是到了如今,卻早憑自身軍力,獨立建成一國。”
“我梁山泊人馬雖有不足,但在山東地界,卻已經攻破無數州府。”
“即使獨立一方,也是有著本錢!”
宋江聞聽此言,立刻大搖其頭,向朱武道:
“朱兄弟,我們此次說的,乃是招安之事。”
“若要獨立一方,豈非和朝廷對立?”
“到時,東京八十萬禁軍過來,我們又如何抵擋?”
說著,他又環顧眾頭領,道:
“諸位,非是宋某不愿讓梁山自立。實是我梁山實力,即使在山東地界沒有敵手,相比大宋禁軍,卻實在無能為力。”
“不說東京禁軍和河北禁軍與梁山泊近在咫尺,大宋西邊還有更精銳的西北禁軍。”
“憑我們梁山三萬兵馬,如何能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