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知道皇帝所說的“趙愛卿”是趙良嗣,就是從遼國投靠過來的馬植。今年二月之時,他帶著皇帝的御筆親書,以賣馬為名經海路前往金國,聯絡金國結盟。
如今算算時間,趙良嗣應該已抵達金國,甚至即將返回。
因此,群臣聽到這件事,也明白了皇帝剛才為何對梁山如此處置,紛紛不在提梁山之事,反而就聯金滅遼一事,再次爭論起來。
道君皇帝見此,頓時大為頭疼。好在,這次機會難得,大多數朝臣,對于聯金滅遼一事,都是極為贊同。
因此,在又爭論了一番后,皇帝命童貫整頓兵馬,等待盟約達成后,當即起兵攻遼!
童貫領命之后,自然極為歡喜。作為一個宦官,他知道自己若想留名青史,唯有建立功業。神宗皇帝曾留下遺訓,復全燕之境者王,童貫便想要趁機攻遼,收復燕云十六州,以宦官之身封王。
所以,他對聯金滅遼之事,才會如此上心。甚至也因為此,和梁山賊寇有了聯系。
“你家頭領讓我辦的事情,我都已經辦了!”
“望他信守承諾,早日投靠朝廷!”
回到府里,童貫喚來一人,將朝堂上的事情說了,向他道。
這人姓盧名平,是盧俊義的族人,在盧家遭難之后,隨盧俊義一同投了梁山。
當日,盧俊義打下東平府,和公孫勝、朱武等人定計之后,便命他帶著自己和程萬里的書信,前來尋找童貫。
童貫對程萬里這個門館先生雖然不大在意,但是見盧俊義因為程萬里和自己有舊,便對他好生招待,心中對盧俊義的恭敬,感到極為滿意。
尤其是,得知盧俊義有帶著梁山泊投靠自己之意后,童貫心中,對盧俊義就更加看重了。對于此時的他來說,如今多一分力量,以后便多一重封王的指望。所以,雖然朝廷那邊還未正式招安,童貫對盧俊義的投靠,其實已經接納。
盧平聽到童貫說事情順利,心中也極為高興。因為盧俊義的吩咐,他對童貫可謂極為恭敬,當下跪倒在地,謝童貫道:
“多謝恩相費心!”
“小人這就回去,告知我家頭領。”
說著,又想到折可存要率軍去山東的事情,盧平又詢問童貫道:
“折將軍率軍去山東,不知我梁山如何應對?”
哈哈大笑一聲,童貫得意地道:
“折將軍這次去山東,雖然名為剿匪,其實卻為了招兵。”
“他到山東以后,你們和他打上幾場,讓出幾座縣城也就罷了。”
“其余的事,我自然會交待他!”
折可存是童貫部將,在這個盟約將成、即將北伐之際,童貫既然將他派出,自然要趁機招兵,為以后北伐燕云增加一些底氣。
所以,如今的童貫,不知不覺之間,已有些養寇自重,想要借梁山名義,在山東招兵買馬。
盧平聽到這些,雖然還不大明白,卻知道自己回去以后,如何回復盧俊義。
因此,在再次謝過童貫后,盧平很快出城,將朝堂上的消息,傳回梁山泊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