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宋軍制,百人為都,五都為營,五營為軍,十軍為廂。”
“如果每個軍編一千人,便可分為兩個營。按照一正二副編制,除正將外,兩位副將可各領一營。”
“但是編四個營,可就有些不便了!”
聽到吳用的話,盧俊義皺著眉頭,說道。
大宋軍制,一都有一百人,一營有五百人。盧俊義打算將二十個馬步軍分別編一千人,便是讓正將名義上統領一軍,實際由副將各領一營,削弱正將職權。
如果按吳用所說,將一些軍在這時擴編為兩千人,即使副將分別領走一營,正將也能直接掌握千人——
這對只有兩千五百名親衛的盧俊義來說,可謂頗為不利!
因此,盧俊義否定了吳用想法,將招安的事情解說一遍,道:
“此次朝廷招安,是為了招攬人馬,以后攻打遼國。”
“因此,我們的兵馬越少,以后在朝廷抽調兵馬時,調走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所以這次整編,二十位馬步軍頭領,仍舊編制一千。”
“但是其中的優勝者,可以在以后擴編時,率先擴為五營。”
聽到盧俊義已經做出決定,吳用頓時就不再多說。而是想著盧俊義說的招安之事,心中佩服他深謀遠慮的同時,提議道:
“既是這樣,元帥不妨將水軍多編些。”
“朝廷攻打遼國,定然不需要水軍,這些人以后不會被抽調。”
“而且,讓朝廷知道我梁山泊水軍強大,即使招安以后,梁山泊也能安穩些!”
微微點頭,盧俊義贊許道:
“吳軍師所言甚是!”
“水軍確實該擴編!”
吩咐朱武道:
“傳我命令,水軍仍分四寨,分別駐扎四方。”
“由立地太歲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閻羅阮小七、船火兒張橫、浪里白跳張順、混江龍李俊、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八位兄弟統領。”
“這八位頭領不分高下,可以各領一營。四人率領擅長在船上作戰的水軍,四人率領擅長在陸上作戰的水軍。”
“如此一來,水軍就能有四千人,其中有兩千人擅長陸戰。即使以后梁山泊馬步軍全都離去,憑借他們,也能將梁山泊守住一段時日!”
梁山泊水軍頭領稀少,盧俊義也沒打算他們參與觀兵,而是讓他們各領一營,以后按功勞提拔。
朱武等人聞言,將此一一記下。隨后,盧俊義又任命林沖為這次觀兵的總指揮、武松維持秩序,和朱武他們一起,負責觀兵之事。
吳用、公孫勝、朱武三人已知道林沖、武松和盧俊義的關系,知道這兩人必會大用,因此也沒意外。正想再說些山寨瑣事,忽有石秀來報,上次去何道士家取天書文冊的親衛,已經返回梁山泊。
聞言,盧俊義頓時大喜,讓親衛當即進來,接了天書文冊,又賞了這個親衛。
心中對天書文字極為好奇,盧俊義有心學習,安排吳用、朱武兩人自行處置那些瑣事之后,盧俊義向公孫勝道:
“道長可愿同某,一同再看石碣?”
公孫勝對天降石碣同樣有著好奇,聽到盧俊義相邀,當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