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
這能教育好孩子嗎
杜如晦面對眾人的疑慮,自信說道“小孩子,必須打,因為要給他養成習慣。正所謂,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不打不成才,不打不成器。”
說到這里,杜如晦更是激動道“這小孩子,聽話也要打,得讓他知道再接再厲。他不聽話更得打,否則便是縱容孩子,讓孩子失去進取之心。總之,就是打,狠狠地打,讓他知道畏懼,知道學習。自然而然,就成才了。”
李世民聽得咂舌。
不過細細的想一想,倒是有一定的道理。等他回去后,對膝下的孩子,也這么試一試,說不定李承乾、李泰等孩子就更加的成才。
長孫無忌、房玄齡心中也琢磨著,這或許是不錯的辦法。
得試一試。
在李世民等人聊著天時,千雪已經再度開口“既然諸位公子,不再進獻詩句,沒有人的詩句能壓過程公子。這第一關,取勝的人便是程公子。”
“慚愧,慚愧”
程處默站在二樓,拱手致意,臉上抑制不住的露出喜色。
魏叔玉見狀,握緊拳頭。
別人不知道程處默,他魏叔玉焉能不知道,這程處默就是一個無知匹夫,是個不通文墨的人。他竟然能拿出一首經典詩,魏叔玉內心是不相信的。
不過魏叔玉當著所有人的面,沒有當眾揭穿程處默。因為一旦他開口,不管能不能揭穿真相,都容易給人輸不起的印象,所以魏叔玉一直沒有說話。
千雪收回自程處默身上的目光,繼續道“第一關,是寫邊塞詩,剛才程公子勝出。小女子的第二關,是寫一篇表露自己志向的駢文。”
駢文,又稱為駢體文。
這是以字句兩兩相對,而形成文章的一種體裁。因為
文章內,多是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或“駢四儷六”。
駢文起于漢末,盛行于南北朝,到如今,更是大行其道。大唐的公文,就是駢文。所以在如今,駢文是最大的一種文體,凡有志于官場的人,都懂得駢文。
此話一出,大廳中又是一陣議論聲。
這可不容易。
作詩相對容易,可要在短時間內寫一篇駢文,通過駢文表露志向,更加的不容易。
千雪掃視周圍一眼。
她要挑選的,是最為出彩的人,因為她要托付的人,絕非是庸人。所以,她通過第一首詩試探才學,通過這第二關的駢文考驗志向。
千雪的目光朝二樓看去,但程處默已經坐下。這個時候,程處默看向杜啟,身子前傾,臉上一副急促的神情,迫不及待的道“二郎,駢文可不簡單,這是公文的格式。你,會嗎”
杜啟道“有我不會的嗎”
程處默忍不住搓了搓手,一副激動的樣子,道“這一次,哥哥我,就靠你了。嘿,魏叔玉如今,肯定在開動腦筋思考。你快一點,爭取咱們一鳴驚人,把他壓下去。”
杜啟腦中快速的思考,很快,他的內心就已經有了答案。,,大家記得收藏網址或牢記網址,網址,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請加qq群64737765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