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戰極為慘烈,戰后,有十萬人自殺殉國,海上都是尸體,有圣人作詩云:羯來南海上,人死亂如麻。腥浪拍心碎,飆風吹鬢華。”
照本宣科,云啟在琉璃的幫助下,將老家下一個朝代的歷史,宋朝的興衰,尤其是其中繳稅貢之事,通過改名換姓的方式,靜靜的講述。
“圣人?云少城主,你所說的圣人,是圣賢吧。”
大祭司聽出了最后一句話的意思,對其中觸目驚心之景,看著面前虛空之景,和云啟所說的那崖山海戰相比較而言,蟲災襲城,不算什么。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此為《正氣歌》,當年我風都領地老祖于諸天萬界宗門之時,曾經提到過這一首詩,而這首詩的主人,便是剛剛本少所說的那一位圣人。
大祭司大人,是圣人,還是圣賢,大人心中自有計較,不是本少今日所討論的話題。
而我們今日所言之事,趙九重,石武烈,你們認為那一個存續了三千年的王朝,你們,有何感想?”
“呵呵呵!云少城主,為何說如此嚴肅的話題?他們只是一個士兵,最普通的士兵,而少城主所言之王朝興衰之事,是如我們這般的當權者之慮,他們。無法接觸到這一個層次,不是嗎?”
大祭司的言語,讓趙九重等人心下一驚,越來越無法明白云啟等人的意思,一句面北而王,已經嚇了他們半條命,如今所說之事,又都是與面北而王相關之事,如大祭司一般,無法理解云啟幾人的意思。
“大祭司,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時代,即將結束,而他們是下一個時代的繼任者,同為我圣唐一族族人,也是我風都領地士兵,未來擁有無限的可能?
如今的我們,只不過是提前做了一個布局,如學堂教育學子一般,希望能引導他們,將他們身上所賦予的使命,希望能做出對圣唐一族有利之事,而不是如石水皇朝開創者一般,留下千古罵名。。。”
“云少城主,此言過了,石水皇朝所犯何罪,將成為千古罪人?”襲侍宣挽身邊的一位親衛,挺身而出,大聲喝止云啟辱沒神遼帝國的言論。
“何罪?若大祭司大人與我風都領地來往密切,并且主動將那敕勒川要塞主動拱手相讓,而不是我風都領地親自破之,道友,你認為那是罪,還是認為那不過是一件小事?”
“放肆!”
“惡魔~”
“辱我大祭司大人,罪無可恕!當斬!”
云啟的舉例,嚴重不當,一般的人員,即使是敵對勢力的大人物,也不敢如此言語,但云啟卻說了,并且以最平常的語氣,說了出來,似乎如其所言,小事,小事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