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氏身邊的人員聽得面帶喜悅,掩飾不住內心深處的狂喜,但費氏面上沒有任何異常,心中卻暗暗警惕,她也發現了這一個事實。
原本以為云啟四處奔波,以戰而聞名,是一位強硬的戰爭派系,屬于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一類,但如今兩人真正接觸,才發現云啟的心思,與云啟修為境界一般,深不可測,完全招架不住。
原本的計劃,將蘇解語、啟明星等人故意支開,特意與云啟單獨交流的計劃,徹底泡湯,面對能言善辯,心思敏捷,對于政治敏感完全不弱于老朝堂不倒翁的云啟,費氏已經對計劃,不報希望了。
暗中對丫鬟比了一個手勢,讓對方放棄今日的計劃,費氏決定,重新選擇目標,針對云啟的計劃,作廢。
“云道友,不夜城風景可好,于苦城相比較而言,如何?”已經放棄了的費氏,反而因放下了負擔,輕松了許多,可選擇的話題,也多了許多,不需要顧及太多的情況。
“苦城為風都領地之基石,糧食之事,干系重大,事關風都領地百姓生死,不敢不重視。
而不夜城,說是風都領地的明天,也不為過,百姓肚子不餓了,口袋有了一些銀子,自然希望能享受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以滿足自己的精神方面要求,因此,不夜城所提供的各種娛樂場所,自然滿足了百姓的需求。
于是,進行消費,如娘娘一般,不遠千里,遠道而來,而那新年慶典,這也是一種促進百姓幸福感的一種手段。”
云啟指了指遠處的一艘畫舫,繼續說道:“娘娘,國強,民富,才能保證領地百姓真正享受這美麗的風景,從而讓風景的價值,真正體現出來,因此才有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之感,否則,萬里江山無限好,幾人欣賞?”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此詩妙哉,不知又是哪一位圣賢之言?”細細品味,費氏不禁多吟誦幾遍,感受詩中的風采。
“不遠,不遠,此詩來自于川蜀之國,為上百年前已經被川蜀孟氏所滅的前朝一位文人所作,若是娘娘有興趣,不妨此次新年慶典活動結束之后,于川蜀之國中尋找,應該能尋到其后人,從而深入了解此詩。”
“娘娘,此詩名為《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為韋瑞己所作。”
聽到韋瑞己,費氏有了明顯的表情變化,對于韋瑞己,她知曉,前川蜀之地政權的重要人物,對于前蜀的重要貢獻,讓川蜀之地記住了韋瑞己。
而費氏記住韋瑞己,除了對方對川蜀之地的貢獻,主要來自于韋瑞己在詩詞方面的貢獻,而云啟所吟唱的詩句,費氏未曾聽聞,讓其對于風都領地的收藏量感嘆的同時,也對云啟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
“云道友對于韋大人之詩,竟然也知曉如此深,小女子身為川蜀之國皇家之人,也未曾聽聞此詩,云道友,風都領地所圖,不小啊!”
一位苦城城主都對前蜀之人如此上心,由此及彼,可見風都領地對于蜀地沒有表面上所表現出來那么簡單。
“哈哈哈!娘娘,本少一介平民百姓,平時無事可做,只能研讀前人著作,而韋大人之作,正好自一位商賈手中所獲得,當時見獵心喜,多了解了一些,對于韋大人之事,也所知有限,時間太短,可無法如娘娘一般,盡享川蜀之福。
因此,本少才將韋大人之事告知娘娘,對于更加具體情況,也只有娘娘能知曉,本少能力有限,可無法探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