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啟看向不遠處一桌人員,觀其服飾,來自于川蜀之國,而自其來到這茶樓之后,所討論的話題,均與云啟、費氏有關,超過九成都是二人的話題,云啟早已經注意到他們,虛引向那一桌人員,云啟不說話。
“唉!”費氏同樣也注意到那一桌子情況,對于那一張桌子人員的身份,費氏認識其中一位,那是一位老者,來自于川蜀之國皇家,是一位當朝王爺,受到孟昶器用。
而這位王爺,未曾聽聞其離開川蜀之國之時,此次來風都領地,必為異常,而對于其所言之事,費氏無名怒火頻起,從那一位王爺口中說出的詞語,拼接起來,只有兩個意思,費氏忘恩負義,紅杏出墻。
“夫人,對于此時此刻的氛圍,本少認為最適合者,應為《迎春歌》,東風吹暖婁江樹,三衢九陌凝煙霧。白馬如龍破雪飛,犢車輾水穿香度。繞吹拍拍走煙塵,炫服靚裝十萬人。額羅鮮明扮彩勝,社歌繚繞簇芒神。緋衣金帶衣如斗,前列長宮后太守。烏紗新縷漢宮花,青奴跪進屠蘇酒。采蓮盤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雙雙。梨園舊樂三千部,蘇州新譜十三腔。假面胡頭跳如虎,窄衫繡褲槌大鼓。金蟒纊身神鬼妝,白衣合掌觀音舞。觀者如山錦相屬,雜沓誰分絲與肉。一路香風吹笑聲,千里紅紗遮醉玉。青蓮衫子藕荷裳,透額裳髻淡淡妝。拾得青條夸姊妹,袖來瓜子擲兒郎。急管繁弦又一時,千門楊柳破青枝。”
云啟為費氏解釋著《迎春歌》所表達出來的意思,不時虛引向窗外熱熱鬧鬧的人群,對于一些與詩中所表達情景相似之境,進行指出,以讓費氏更明白,從而了解詩中之意。
“娘娘,他們。你認識?”明面上說著吟詩作對,暗中傳音,說著不符合明面上這一身身份的話題。
“是,云道友,那一位身著仙鶴服老者,為我川蜀之國一位王爺,深受陛下所器重,而那王爺一心為了我川蜀之國,未曾離開過川蜀之國,如今,年事已高,川蜀之國與你們風都領地之間,路途顛簸,不適合那一位王爺,但其還是來了,事情可不妙啊!”
費氏從對方的神態動作之中,明白了自己的處境,若是此次對方為自己而來,向風都領地方面施壓,從而放了自己,隨老者離開風都領地,回到川蜀之國,費氏可以想象,那一位對他寵愛有加的領主,也無法阻止風言風語,將其打入冷宮,以讓川蜀百姓信服,費氏的行為,有辱川蜀皇家威嚴,讓川蜀失了顏面。
“娘娘,對于不夜城街頭巷尾的傳聞,這幾日為新年慶典活動,我風都領地少有管制。。。”
“呵呵呵!云道友,以風都領地之能,若是有心讓你我之事大白于天下,豈會有如今越來越懸乎的坊間傳聞?”
這幾日的見聞,費氏同樣無名業火起,風都領地對于那些傳聞,并未大力宣傳,進行阻止,雖然已經解釋了當日所發生之事,但越解釋越亂,反而助長了更多的謠言,讓費氏紅杏出墻越來越嚴重,如今已是紅顏禍水,禍國殃民的代名詞。
“人心。難測啊!娘娘,當日之事,你我明白,有人做局,將你我算計其中,若是沒有后招,豈敢對你我做局?”
對于當初畫舫的異常,調查結果已經出來了,也將之告訴了費氏。
當初費氏決定上船之前,其身邊那些丫鬟護衛均為川蜀之國人員,但上了那一艘畫舫之后,在費氏所無法見到角落里,一些人員早已被替代,只留下幾位重要的人員,以掩人耳目,而對于費氏的行為,費氏那一日與云啟他們相遇,并且云啟他們答應費氏邀約之時起,計劃已經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