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言大就叫言景則。
所以,言大成了縣案首
這怎么可能
雖然他們最近聽到了一些傳言,說言大多么多么厲害,但也難以相信,言大竟然可以成了縣案首
縣試是縣令主持的,而一般被縣令點為縣案首的,去參加府試哪怕考砸了,知府也會給個秀才,這也是給縣令面子。
現在言大得了縣案首,相當于就已經是秀才了。
他們中不少人都落榜了,言大不僅上榜,還成了縣案首,這怎么可能
這些學生都不滿意了
朱縣令也知道他們肯定有疑問,他早就將前十的卷子全都張貼出來。
幾乎所有人,都涌到了言景則的卷子前面。
然后就被震住了。
這卷子沒有絲毫涂改,每個字還都寫的驚人地好,光這點,縣試就給前十。
再去看里面的文章
縣試主要看學子對四書五經的熟悉程度,有很多題目都是讓人默寫其中句子的。
雖說縣試的題目相對簡單,但能把四書五經全部背下來的,才幾個人
而且,有時候今天背出了,過些日子,便又忘了,就算是復習這么多數復習起來也沒那么容易。
所以很多人都會填錯。
但言景則不會。
他全都記住了
縣試的卷子,他自然寫得完美。
至于里面要寫文章作詩之類,縣試的程度也一點不難他看了那么多書,充滿深度的文章和充滿靈氣的詩句興許寫不出,但中規中矩的文章詩作要寫,還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也許在舉人進士看來,他的文章還欠點火候,但在一群考縣試的人中間,卻已經能拔得頭籌。
這,真是言大所做
這怎么可能
朱縣令的府上。
言景則和衛凌修坐在朱縣令面前,正在喝茶。
朱縣令早就知道兩人成績,先恭喜了兩人在縣試中,言景則得了案首,衛凌修也不差,得了第七名。
而且朱縣令敢說,自己并沒有徇私。
衛凌修的才學,真的不差,甚至在作詩方面,他比言景則更有靈氣。
朱縣令其實很欣賞衛凌修,同時對衛家,也愈發鄙夷。
這些日子言景則和衛凌修住在魏家書店,就在魏掌柜的眼皮子底下,便是他也去看過幾次,這兩人分明清清白白
更重要的是,衛凌修全身上下,都沒有什么脂粉氣,言景則就更不用說了。
當然,這兩人有點什么其實也沒事,在京城,還有人覺得這是風雅之事。
然后,朱縣令便說起了去府城參加府試之事。
府試在四月,言景則和衛凌修還能再做一個月的準備,然后就該去府城了,當然,除此之外,言景則還需要做點別的事情。
“但凡讀書人,都要揚名”朱縣令慢慢說了起來。
這年頭,名氣對讀書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雖說閱卷之時會糊名,甚至到了后面的鄉試之類,還會謄抄過之后再閱卷,但最后排名的時候,還是會看原本的卷子的,也會將原本糊起的名字打開。
很多人的答卷其實不相上下,這種時候,閱卷人給人排名次,就會看那人名氣了。
比如某個秀才極有名氣,另一個秀才籍籍無名,鄉試之時頭名解元要從這兩人中間取,考官肯定二話不說,就會選極有名氣的那個,免得有人說他徇私舞弊。
言景則沒參加縣試之前,專心讀書就行,揚不揚名無所謂,現在卻該開始“揚名”了。
“多謝大人教誨。”言景則道。
朱縣令看了一眼,暗暗嘆了一口氣。
老天爺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這樣聰慧的腦子,竟然給了這么一個不像讀書人的人。
他們說話的時候,外面的讀書人,卻已經群情激憤了“這樣的卷子,怎么可能是言大所寫”
“言大從未進學,怕是連字都不認識,絕不可能寫出這樣的卷子來”
“是不是有人換了卷子”
他們正說著,突然有人道“若有人寫得這樣一手好字,會愿意去寫這么一份縣試答題,幫人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