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大學就不一定要讀足四年,按著技能掌握程度,達標了就可以回鄉搞建設,早拿工資。”
“那如果本來就是城里的呢?”
“援建,每年都要安排到村里,當個村務助理。”
“艾迪方那種助理...在村子里...”李建國稍稍聯想了一下,倒還真能做出點不一樣的事。
“整個教育體系都得調整,技術進步了,模式也要變,一個國家的力量比個人肯定是要強大得多,這么做,資源損耗也最小!”李一鳴看向父親,“這些,對國家,對個人,都很重要!”
李建國深深吸了口氣,點點頭,莫名想到那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如果當年有這些,祖國大地早該是另一番模樣了。
“你看,......”
李一鳴示意李建國看那大餅:“那個就是十二寸的,是英寸。別看這么大,其實也就是一盤磁帶的內容,只不過錄制的效果更好。”
“因為便宜才買他們的?”
“便宜是一方面,”李一鳴看了看這開盤機,“還有這兩款電路和機械部分能通用,還可以讓人自己改造。”
“改造?”
“嗯,它的那個技術說明書里頭有寫怎么改,把帶速降下來,就可以聽低速錄出來的帶子了。”
李建國一陣頭大。
李一鳴看看父親,主動解釋:“如果用它正常的速度去放慢速錄出來的帶子,效果就相當于快放,慢歌都聽成快歌。”
“明白了!”李建國湊近打量,“這臺就是改過的。”
“沒有,要自己改。”李一鳴指了下三用機,“這就只能放普通磁帶了。”
“難怪!那接下來怎么做?”李建國拿起那大餅看了看,“這個寬好多,怎么弄成那么細的。”
“要轉錄,復制一盤工作母帶交給磁帶廠,這時候一般是15倍的速度,磁帶廠先把1/4工作母帶到轉錄到1/2四軌機器上錄成3.75速的工作母帶。”
“......變細了?”
“沒有變細,只是數據損失了。然后把3.75的母帶放到母帶單放機上,單放母帶機拖上幾十臺高速復錄子機,錄制成一大盤的卡帶餅帶。
錄好后的餅帶拿到QC機上審聽一下,據說是不用整盤聽完,每盤只聽帶尾就可以了,因為后面的都沒問題,前面自然也是好的。”
“音質損失不好吧?”
“一般人聽不出來的。”李一鳴拿起磁帶給李建國看,“其實這東西就相當于,那個復錄機相當于是復印機,核心技術在磁帶和磁頭,不過我們已經可以做了。”
“自己可以做就好。”
“成本這里更低。”
“真的?”
李一鳴點點頭:“唱片廠的人這么說的,內地現在主要是大連上海西安三家磁帶廠在生產這個,應該也是供不應求。這些主要是出口,直接生產就好了。香江還是免稅港,進出口關稅還省下來。”
“你這么一說我就想起來了,磁帶廠生意確實是好,待遇也高,人人都穿白大褂跟醫生似的。聽說現在那幾家磁帶廠門口有等著拉貨的車子能排出幾里。”李建國也說道。
“是啊,工藝上對潔凈度是有要求的,不然磁帶落了灰會影響錄音質量。做好餅帶查了沒有問題的話就裝到裁帶機上,剪成一盤盤的卡帶裝上就可以出廠了。”
“這么簡單?”李建國有些神往,他可知道這些東西在商店里賣得有多貴。
“是啊,有機器就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