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先生,借過.....”一個建筑師突然開聲說道,“打個格子......”
“哦......”
李建國接過房子模型,退了一步,和馮秉芬看著這“打格”。
負責打格的是兩個人,動作很熟練。
帶洞眼的標尺有一米長,一截截被固定在沙盤邊上,接著兩人從口袋里掏出小木條,一段段塞進洞眼里。等到沙盤四邊都弄好,就拿過繩子來牽。
繩子就在這些木條上繞來繞去,沒一會就在沙盤上切出一排方塊。
“這是便于定位.....這一格是深城地界了。”馮秉芬給李建國解釋。
李建國看了看,點點頭,兩人站的地方是沙盤的西北方位,按地圖來說,確實是深城。
這沙盤也是按著實際方位布置的。
格子打完,建筑師們拿著地圖調整沙堆,在沙堆上插上寫著地名的小旗子,字也是現寫的。
“香江,也都是山啊!他們平時做的應該都是小區大樓,不過方法仍是一樣,就是比例不同。”馮秉芬感嘆了一句,指著前方,“這里應該就是九廣鐵路過來的地方了。”
“九廣鐵路?”李建國瞄了眼前方。
“香江這么叫,內地應該是叫廣九。”馮秉芬打著哈哈說道。
“他們地圖上的山應該不準的吧?”李建國輕聲問道。
“應該是有測繪數據的。”
“測繪....”李建國輕輕嘆了口氣,這又是一個極大的工作量。
“怎么?”
“沒什么......我在想這房子.....”小房子的模型并不算大,李建國拿在手里有些出神。
馮秉芬以為他對這房子有意見,笑道:“這房子只是模型,我雖然不懂建筑,不過剛才看了那想法也覺得不錯。房要易建易拆,南方天熱可以用單層墻面,天冷可以加一層墻,這似乎就是人穿衣服......”
李建國笑了笑,馮秉芬說的是一鳴給出的幾個簡易房概念:“具體要怎么做,還得聽聽建筑師們的意見。”
“確實,......”馮秉芬點點頭,仔細觀察著李建國的表情。
跟著李一鳴十三年的李建國,到底水平如何,作為要操執華人文化基金的馮秉芬來說,這很重要。
李建國身材高大,氣質樸實,在聊天中顯得有些寡言少語,但如果開口,也能一語中的。
這樣深不可測的關系戶,自然是馮秉芬著力結交的目標。
“香江這幾年也有不少鐵路規劃,一是城鐵,二就是這地面的鐵路了,前年剛通了去大埔的,.....其實香江通鐵路有個麻煩,就是征地,內地應該不存在這問題吧?”馮秉芬好奇問道。
“征地不是問題,現在鐵路很少,只有幾條干線,......”李建國看了看,把那模型插在那房子對面,隔著鐵路,“鐵路主要是開山架橋不容易,不然只鋪軌道倒是快。”
馮秉芬呵呵一笑:“未見得快,地基可要打牢,要有水泥加固,不然一場雨過來,下面土就松了,這地基一松,火車可會出軌的。”
“是啊,水泥......下面要有排水的溝,這邊水要流到這湖里去。”李建國比劃了幾下。
哪那么容易,內地蓋個房子買水泥都要批條來搶,何況還有用到大量的鋼材。馮秉芬心里不以為然,嘴里卻問道:“可是內地有修路的計劃?”
李建國點點頭:“有,準備一邊修路一邊調整城市規劃,準備把鐵路修得密一點。以前鐵路邊上容易出事故,有管子應該會好一些。”
“倒也是,這管子真是奇物......”馮秉芬也拿起根吸管在手里把玩,琢磨著要擺在哪里。
李建國拿了一根吸管往兩個房子上一架,回頭看了眼那邊的貝聿銘:“可以一邊修路一邊運東西蓋房子,這里是農田,這里是菜園,這里是居民區,這里是行政中心醫院......這里是湖可以養魚,河道也可以運輸東西,要有個碼頭......”
“行政中心,是政府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