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生產模式,那工廠放哪?”
“小工廠當然也是在這里,農副產品加工。如果是大的工廠,那就看資源分布了,......”
“那這么來說,一個小區三五千人?”
“差不多吧,”李建國想了想,“大概一千戶家庭,......”
“差不多是一個村的規模?”
“是啊,這就是相當于把一個個村重新改造出來,畢竟內地農村人口多,而且有空地改得快。”
馮秉芬點點頭表示認同:“建國,這計劃打算是從南到北還是從北到南?”
李建國看看馮秉芬,搖頭,他也說不上來,事實上他剛才說的只是兒子提到的構想,具體怎么做,也許會是多點開花:
“從南到北可能性大一些,畢竟很多物資在香江采購。另外一個就是考慮到天氣原因,現在已經快十月了,北方也冷下來,很快就不好施工,南方這邊倒是可以加快工程,秋收之后,老百姓會比較空。”
“是啊,如果可以,可以從深城修一條去往新會的鐵路,屆時我定有表示。”馮秉芬笑道,他是新會人,自然心向故鄉。
“新會咩?”
“嗨啊,新會其實并不遠,就在濠江北面,濠江也沒有鐵路,到時可以開一條支線去濠江,這邊只需要在珠江上架個鐵路橋便可以了。”
馮秉芬一邊說一邊查看李建國的臉色,架橋可不是小活,“當然,若是不好架,那也無妨,只是......”
果然如一鳴所料,都是會先考慮自己家鄉啊!李建國微微一笑:“會考慮的,主要還是得看物資夠不夠,到時各縣都會有自己對家鄉的規劃,芬叔你也可以參與一下。”
“果真?”
“當然,...”李建國手指沙盤,“每個縣都有這么個沙盤,要把家鄉建成什么樣子,由大家自己來設計,中央會提供各種支持,條件成熟了,就可以開建了!”
馮秉芬兩眼發亮,搓手樂不可之:“我一會讓人取來新會地圖,我先設計一個,拋磚引玉!”
李建國看老頭激動,善意提醒:“就是這里頭肯定有大量建設工作要做,我們要計劃在前,不然東一下西一下的,最后會很難看!而且還要考慮到原來的情況,不會把原來的東西都拆掉,而是調整,包括原來的田什么的,也要跟著調整,要方便生活和生產......”
“說得正是,我可不會亂來,不過貝先生可是咱們華人里頭蓋房子的翹楚...他還建過香山飯店,一會聽聽他怎么說。”馮秉芬笑道。
兩人抬頭,正好見到貝聿銘目光看過來,知道他已經看完了那份資料。
“我們過去!”馮秉芬伸手示意。
“建國先生,這個是您的?”貝聿銘客氣地問道,揚揚手中的紙張,打量著這個中年男子,琢磨著這位是不是就是那個常出奇招的神秘領導。
李建國搖搖頭,他只是把一鳴寫的東西交給這位建筑師。
在交出去之前,他也看過,只是幾張簡圖,配了些文字。
“不是,我不懂蓋房子。”李建國并不想在這位世界著名建筑師面前不懂裝懂,“這個可能得靠貝先生來設計了。”
“這個其實已經基本設計好了。”貝聿銘笑著搖頭,他有些失望,本想見一下那個有設計天份的領導,偏偏來了個不懂蓋房子的。
“設計好了?”
“我們是建筑設計,其實也只是畫這樣的圖,如果說涉及里面的結構和裝飾...那是下一個步驟了。”貝聿銘笑著解釋道。
李建國微微皺眉,伸手要拿回紙。
“不過,其實我們也可以做,”貝聿銘手一縮笑道,“只是我看這些都像是工業流水線上的房子,建筑其實也是一種藝術,如果都是這樣,整個城市會變得很平庸。”
“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