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建國本人認可這觀點,那他為什么要陪著孩子走那么艱難的一條路?
現在這么多人出國,有多少人是奔著外面更好的生活條件去的,不說李一鳴,就是李建國這種人,到了外面,肯定也比在沈縣那窮地方過得好。
返鄉政策這么多年了,他都沒有要求回城!
“但我相信,有這種想法的人不會少,只是不公開說,就算當時沒有,到現在也有五年了,不知道多少人認同這些,然后用這...這種想法獲得了利益,然后影響著......更多人。”
李建國輕輕搓著煙,看著眾人,“他經常說時間不多,我不確定是指哪一件事,但在我看來,思想上這個,應該是算的......”
“......”
“轉變人的思想,靠個人,太難了.......”
李建國有些出神,“環境會逼得人去適應,不然就會被淘汰,不說內部,外面還有敵人推波助瀾,巴不得你早點變質......他們把這個叫冷戰......”
房間里憑空多了幾絲寒意。
輕輕呼了口氣,李建國收回目光,低頭看了眼紙:“承包制,這個辦法,我們這么來分析一下。個人的能力按說是比不上集體的,怎么一承包就更好了呢?”
“生產資料給大家,這個滿足了占有欲,另外控制欲也得到了滿足。”
“可以自己做主了。”陳去輕聲說道。
“對,可以自己做主了。自己能做主,提高積極性的作用比較大。因為承包了,你就自己負責了,多勞多得.....結果就把事情做及格了。”
“.........及格了?”
“嗯,只能算是及格啊!”
“也是...溫飽只能算及格。”
“實際上,這種個體小集體,能做的事是有限的,稍大一些的工程就沒法完成,他們建不起水庫,建不起電廠,稍好一點的道路都沒法建,如果沒有國家,他們的成果其實很有限。”
“唔......”
李建國清清嗓子:“我們組織就是由人組成,那這里頭個個都有這種毛病,就得考慮怎么調整,怎么組合,怎么才能把這卷子做好......”
“怎么調?”王真對面認真問。
“就是那個...”
李建國示意電視:“教育是一方面,另外就是我們得有個明確的目標。當年我們說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那就是一種目標,現在的話......”
“這種莊園?”
“對,讓縣里鎮里都這么做,大家的目標就很清楚了,就不會再有什么迷茫,不知道路怎么走了。”
大家緩緩點頭,看著電視。
那沙盤若是堆得好堆得妙,不知道能激出人民多少積極性和創造力。
“縣里頭能把這個東西堆得好?我沒那么樂觀啊!”有人輕聲開口,“終究這是個很大的工程。”
大家點點頭,確實如此,全國雖然說劃了三十萬個格子,每一個也就是三十六平方公里,但誰有本事堆得好?
“主要作用還不是在縣這一級,地方和中央是相輔相成的。”
李建國沉聲開口,指著電視,“這個東西,是一個擺在眼前的目標,就是要讓老百姓看得到他們未來是生活在什么環境里!”
“那這個作用倒是很大.......”
“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國家這么大,總是有人才的,這個東西在堆的過程里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好的想法,以及可以用的人,它還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以前是學以致用,現在是為了實現目標而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