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kidjidjidsa打賞了盟主,祝你新年快樂,身體健康!)
哈佛大學,兩個中年男子來到一個房間,見到了一個中年學者。
“齊溫斯基教授,你好。”兩人中更年長的那位點頭笑道。
“還不是,還不是教授。”亞當.齊溫斯基搖頭,他隱約能知道這兩個人來找自己有什么事,但連稱呼都叫錯,還真是奇怪。
“會是的。”
“謝謝,但沒那么容易,兩位是?”
年長的那個男子拿出一本證件:“伍登.伯爾特,這位是我的助手查理。”
“哦....”齊溫斯基點點頭,原來兩人來自于白宮,“我以為你們是記者。”
“我們不是。”
亞當.齊溫斯基有點小緊張:“你們...”
“好吧,我們說正事,能跟我們說一下,你做過的那個研究,地球板塊方面的那個嗎?”
伍登說話很干脆,兩人已經坐下,并拿出小本子和筆,甚至還有一個小錄音機。
“可以,我前幾年一直在研究地球內部的結構。你們知道,人類對地下,不止是幾千米,就算是幾米也知之甚少,但人類的生存與下面關系重大,也有很多猜想,比如說球中有球,里頭有另一個世界。”
齊溫斯基看了看兩人,在哈佛當研究員也不完全是只做學術,有時還得關心下政局,科學家什么時候變得重要,那得看社會需要。
這兩天,地震學家在學校里成為了小熱門人物,雖然齊溫斯基只是個研究員,但圍上來求科普的人可真不少。
“沒關系,你慢慢說。我們聽不懂不要緊。”
“好的,就像是醫學上我們用到各種波來看人體內部,對于地球,我們也用波來做研究,特別是地震波,它在發出時,經過不同地質,就會有速度的變化。”
“我采集了有記錄的地震波數據,在計算機上做了一個處理,并把它重合到地圖上,我發現,在太平洋底,以及非洲底部各有一塊熱區。”
“熱區的意思是,這里可能是個高溫區。也可能是地殼更淺,我的研究只到這一步。我叫它大型低剪切速度區”
“算法是你自己做的?”
“是的。”
“太平洋...”
“還有非洲各有一塊。”齊溫斯基補充。
伍登點頭:“是的,還有非洲,你這些數據能不能推斷出某處有地震?”
“我不知道...”齊溫斯基看看兩人,糾結了一下,決定說真話,“我的算法肯定不行。”
“什么樣的算法可以?”
齊溫斯基撓撓頭:“我不知道,中國科學家的算法或許可以,他們預測了那么精準的地震數據,......”
“給你更好的機器呢?超級計算機?”
“那仍然也需要算法。其實...你們可以邀請他們來訪問交流。我們已經有了數據,只要有算法。”
“是的,我們有這個打算。但如果我是他們,不會同意。”
“為什么?”
“他們最有名的數學家之一,前段時候因為出國交流死在講臺上。”
“誰?”齊溫斯基瞪大雙眼。
“羅根.華,在演講的時候,因為日本人刻意拖長了演講時間,心梗發作。我們懷疑他對這個算法有貢獻,但這個算法肯定是有重大缺陷,否則不可能把機器燒了。”
“我聽說他們的科學家后續是用算盤完成了計算?”齊溫斯基低聲問道。
伍登搖頭:“那基本是不可能的,算盤怎么可能跟超級計算機相比。”
“......也許只差幾個數據。”齊溫斯基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