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節日讓各行各業競爭,比誰對國家貢獻大?
房間里眾人若有所思,李一鳴很多想法都比較特別啊!
再看這紙上有一萬種崗位,是每一種算一個行業,還是幾種算一個?
一年可只有三百六十五年,還有那么多傳統節日,這競爭可夠激烈的。
“他原話是怎么說的?什么情況下說的?”王真突然問道。
倒不是置疑李建國的解讀,而是擔心他短短時間內理解未必完全準確。
在場的人都有話被人誤解的時候,生活小事也就算了,但這個節日,那是涉及全國十億人的生活,可就不是小事了。
而且李建國之前也沒匯報這內容吧!
說明他覺得這個并不是特別緊急,現在又冒出來了,什么意思?
李建國回想了下:“也是在去濠江的船上,他讓人帶著拍錄像的機器說路上要拍點東西做成電影...”
“然后,他跟李福兆說到我們采購電視機要做電教,然后會編教材,會挑各行各業里頭最好的人來當教師,這些電視會放給全球華人看...李福兆很激動,......”
大家呵呵一笑,能想像李福兆的心情:“然后呢?”
“然后,李福兆就問大概是哪些,一鳴告訴他,百家百業三百六十行,上電視的人都得是最好的。李福兆就說這個事他可以來弄,說香江各行當的人都很多......”
李建國看看大家,“他當時為什么這么做,其實我只知道是讓李家幫他做事,因為做這種事,可以增強李家的地位,包括李福兆個人的地位。”
“唔...”
“當時我沒問太多,因為去濠江是處理那件事,韓力被扣押。事情解決后回到香江,他抽空講了幾句,...”李建國示意手中的那些紙,“當時還沒這個東西。”
“那他是先想到這個,還是先想節日的事?”
“那我就不清楚了,”李建國努力想了想,“他在香江開始談那些大規劃時,我也是似懂非懂,以為只是讓李福兆那些人做事的手段,但現在...”
“但現在你覺得都是真的他想這么干?”
“是的,我覺得是這樣。”李建國舔了下發干的嘴唇,“如果說職業劃分出來,那肯定會伴隨著文化體育的活動,那節日就比較重要了。”
“貢獻度怎么算?”周正開口問道。
李建國搖頭:“我也不知道。”
大家看向周正。
周正搖搖頭:“沒跟我說這件事。”
“他還沒來得及,”紀朋飛說道,“也許是擔心說得太多反而不好。”
“文體是很重要。各行各業組織有序肯定是好的,再加上現在那個計劃......我們也得好好想一想。”
李建國抬眼看了一圈,老人們個個滿臉疲態,趕緊開口:“那我看首長們先休息吧。”
“再等一會好了。”
“我來看著吧。”周正看看大家,“畢竟都這么遲了,他應該有所考慮。”
眾人笑笑,周正說的是李一鳴會考慮大家的身體,大家也確實是有點累,前面還有人開始打盹,可精神又有點亢奮。
“晚上還有什么會傳過來的?”
“圖紙不知道有多少,也可能都是圖紙,......”
周正看看大家,“他還有很重要的一些圖,是些機工結構的,說是可以通過這些來做機器,建國?”
“嗯,他是有這些,對了,他說這些就是我們能做的,我們只要有這些基礎的東西,就可以組合成各種機器。機器就是材料的組合,他可能在材料上會有些新想法。”
“什么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