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需要做很多實驗的,”李建國看看大家,“我不確定他是不是都想明白了。”
“有些圖紙過來做的東西也出來了,還是可以的嘛!”陳去笑著看著大家,“后面還有多少東西啊?”
“很多吧?”
李建國也跟著笑了下,又嘆了口氣:“其實他搞發明的思路是兩條。一個是直接從老百姓衣食住行里頭出發,這個會是一系列,另一個,是直接改進現在的先進產品。”
“挺好的嘛!”
老人們很喜歡聽這么簡約概括的思路,發明就兩條,看看,多好,以后大家都可以這么指導科學技術了。
李建國感覺大家似乎沒太懂:“前一個,可能是依照我們以后的生活來,后一個,他是為了推動發達國家產業的淘汰。”
“淘汰?”
“是這樣的,就是現在幾個發達國家都是有完整工業,同一個產品也是大家差不多,所以他就在這個產品上做改進提升,就是他會賣給別人的那些,也就是這個原因別人才會搶。”
“不搶到就落后?”
“是的,這一點是因為他們的市場飽和了,在進入新市場時,先進一點都會增加競爭力。”
“還有呢?”
“還有就是每個產業有新東西出來之后,原來就肯定有一點小生產線被淘汰掉,這些生產線就有可能被處理到落后地區。”
“我們?”
“不一定,主要還是看那個生產線能發揮多少作用,有的作用他們并不知道。”
“他知道?”
“他好像是這么說的,總能用得上,但得看用什么價買了,當然也不一定是用在國內。”
“那用在國外?”
“是的,我們海外也有地盤的。”
“別人這么聽話啊?”
“我也是有點這方面的擔心,但好像目前還是挺順利的,特別有很多東西,是解決安全性的,其實那些廠家之間,會拿這個做很大的文章。”
李建國看看大家,“其實他整個思路就是迅速做大影響力,包括他那個雜志,可能都會成為一個標準的東西。”
“標準...指導思想?”
“是的,這個很重要,標準沒定好,很多東西就會浪費掉了。”
李建國趕緊補充,“他就說我們標準沒定全,沒定好,在這方面要抓緊定下來,但他現在是一邊定一邊做。”
“節約時間?”
“是的,節約時間,其實我一直都擔心他做的東西是不是有什么不對的。”
周正看看李建國:“他很謹慎,比我們想得要謹慎得多。”
李建國咬了咬牙:“所以就是這樣,他要保證成功率,就是擔心錯了之后會被置疑,只要他不錯,別人不信都不行,或許將信將疑,但這個過程里會給我們帶來極大的好處。
他雖然只是一個人,但以國家的名義,就代表著國家,然后他的知識就是國家的知識,他站得多高,別人就會認為我們中國有多高,所以他...不能掉下來。”
大家聽得有點沉默,建國同志這話里含義很深啊!
雖然說人可以犯錯,犯錯可以改。
但李一鳴想的卻是自己絕對不能犯錯。
同樣年紀的孩子總會撞得滿頭血包,而他卻犯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