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名的山花在路邊悄然綻放,散發著淡淡的香氣。
偶爾有蝴蝶翩躚而過,又消失在密林深處。
唐小次突然停下腳步,從背包里掏出一個小本子:“‘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寫的,是這里的景色嗎?”
唐無憂贊賞地點頭:“雖然寫的是江南春色,但意境相通。小次能聯想到這首詩,太棒了!”
“嘿嘿!”唐小次被夸的昂起小下巴,開心的嘿嘿了兩聲。
沿著花徑漫步約一刻鐘,眼前豁然開朗。
一片古樸的建筑群,出現在蒼翠的山坳間。
白墻灰瓦,飛檐翹角,與周圍的青山綠水相得益彰。
“這就是白居易草堂了。”唐無憂的聲音不自覺地放輕,仿佛怕驚擾了這里的文氣。
草堂依山而建,樸實無華。
堂前一方小院,植有幾竿修竹。
堂后一泓清泉,潺潺流過青石。
置身其中,仿佛能看見千年前那位詩人在此煮茶吟詩、觀云聽泉的身影。
唐小次好奇地打量著簡樸的屋舍:“大詩人就住在這么小的房子里呀?”
唐無憂蹲下來與他平視:“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小次,精神的豐盈遠比物質的富足更珍貴。”
唐無憂撇嘴,小聲嘟囔:“才怪!”
有錢走遍天下,沒錢寸步難行!
錢才是最重要的!!
“嗯?”唐無憂瞥眼看他,“你說什么?”
唐承安咳嗽兩聲,一本正經:“我沒說什么!
我覺得,你說的對極了!
精神的豐盈遠比物質的富足更珍貴,錢財權勢什么的,太俗了!”
“……”唐無憂翻了個白眼,懶得搭理他,帶著兩個孩子,繼續參觀。
唐無憂為孩子們講解著白居易在廬山的生活和創作,講述他如何在此寫下《廬山草堂記》、《大林寺桃花》等名篇。
兩個孩子聽得入神,連最活潑的唐小次也安靜下來,睜著大眼睛認真傾聽。
在草堂后院的石桌旁,唐小次突然提議:“我們可以在這里讀一首白居易的詩嗎?”
“可以。”寵弟狂魔唐小初點頭贊成。
唐小次從背包中取出詩集,翻到《大林寺桃花》那一頁。
四人圍坐在石桌旁,由唐小次起頭,和唐小初一起齊聲朗讀: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清亮的童聲在山谷間回蕩,與泉聲鳥鳴相應和,仿佛完成了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
讀罷,一時間四人靜默無言,只感受著詩句中的意境與眼前景致完美交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