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是個小國,一個在夾縫里求生存的小國。
可是疏勒人并不聰明,他們一直都不知道該怎么在夾縫里求生存。
疏勒人可能沒有看過這個世界有多大,所以他們錯誤的認為兩個超級大國都想爭取到疏勒是因為疏勒重要。
所以疏勒人開始了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左右搖擺,反復橫跳。
當大寧展現出善意,且已經在疏勒打造了一座能與草原和漠北諸國建立往來的貿易之城后,疏勒人覺得大寧這是被綁上了,不管怎么樣大寧也不會脫鉤了。
于是疏勒人開始猖狂起來,他們先是想要提高征稅。
然后又暗中聯合黑武人,準備吃下大寧在漠北建造的這座用于溝通諸國的紐帶之城。
禪宗大會是一個變故。
對于疏勒人來說是一場巨大的變故。
對于葉無坷來說也是,他在這真正認識到了一個能成為朋友但永遠也不會成為朋友的人......大和尚向問。
向,有一點朝外,問,有一點朝內。
葉無坷是在向問大和尚死去之后才逐漸明白,大和尚為什么叫向問。
自從漠北之戰后,疏勒的貿易之城已經徹底失去了意義。
原本草原諸部和那些親向黑武的小國因為無法和大寧直接交易,所以大規模的進入疏勒采買。
這帶給了疏勒巨大的財富,也是導致疏勒人飄起來的緣故之一。
疏勒人以為這是諸國諸部離不開他們,而不是離不開大寧。
在草原俯首,漠北臣服之后,這座貿易之城瞬間就跌入谷底。
草原人和漠北諸國可以直接與大寧做生意了,這讓疏勒一下子斷絕了八成以上的收入來源。
一下子,疏勒從漠北諸國之中最富裕的小國變成了窮國。
這讓一部分疏勒人有所醒悟,知道了他們自己的分量。
這也讓一部分疏勒人對大寧充滿仇恨,覺得是大寧害了他們。
經常背叛別人的人,永遠都不會覺得是自己錯了。
他們有一套屬于他們的正義體系。
疏勒人會覺得,你今天給我了明天不給了,那當然是你錯了。
在中原很早之前就有這樣的故事,且不是虛構的故事。
有人見大街上的乞丐可憐,于是每天都會施舍給乞丐食物。
乞丐一開始對這樣的好人感恩戴德,可是時間久了也就習以為常。
有一天好人沒有再來給乞丐送吃的,乞丐怒了。
他找到好人家里,發現好人已經過世了,好人的孩子正在操辦喪事。
乞丐大怒,說難道因為人死了就可以不給我送吃的了?
疏勒人就是那個乞丐,但大寧絕對不會是那個好人。
葉無坷之所以選擇疏勒和黑武人暗中來往的地方,是因為這里情況最為復雜。
草原人和漠北諸國都可以和大寧直接做生意了,但有些不能直接和大寧做生意的小國還要依賴于疏勒。
不是除了疏勒沒的選,而是疏勒的地理位置更好。
現在來往疏勒的商隊,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黑武人的。
黑武的上層社會離不開產自大寧的好東西,比如茶葉,名貴的瓷器,絲綢,這些都是黑武上流社會身份的象征。
黑武人利用買辦,在疏勒經過倒手之后買入高價的大寧貨物。
他們當然不怕高價,因為他們買到手之后運回黑武會賣的更高。
黑武的上流社會不會在乎價格高了多少,越高,誰能用的起,且是日常用的起,就越是能彰顯他們的身份地位。
大寧對外銷售的絲綢,賣入草原的價格如果是十兩銀子一匹,那賣入黑武的價格就可能是二百兩。
黑武人選擇疏勒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疏勒有一整套能滿足黑武人虛榮心的服務。
比如,簡單的刺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