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寧出產的絲綢上肯定不會刺上專供某某黑武家族的東西,疏勒的小工坊則能提供這樣的服務。
這些小工坊里的工匠當然遠遠沒有大寧工匠的手藝,但只是在絲綢上繡出來某個家族的標徽或是姓氏就沒問題了。
同樣的一件東西,修上某個黑武貴族的姓氏之后,價格又會翻倍的往上漲。
往來疏勒的商人大部分都不是黑武面孔,因為人種的問題,黑武人太好辨認了。
不過隨著漠北諸國重新歸順大寧之后,黑武人到疏勒反而比以前簡單了。
因為在重新歸順大寧的小國之中不乏和黑武人樣貌差不多的種族。
比如漠北之戰后向大寧稱臣的沙臣國,這個小國有大概一兩百萬人口,占地面積不大,所以國內就顯得異常擁擠。
他們人均土地面積少得可憐,指望著種糧生存很難。
以前的沙臣人,經常做的就是冒充黑武人往來在漠北諸國和草原諸部。
狐假虎威的利用黑武人的影響做生意從中牟利,倒也賺了不少。
因為大寧對黑武人的禁制太多,所以沙臣人也無法靠近大寧疆域。
現在不一樣了,沙臣向大寧稱臣之后,有了合理合法的往來途徑,所以生意比之前還好做了些。
黑武商人在看到這個機會之后便開始了反向操作,以前他們對沙臣人冒充黑武人充滿鄙夷深惡痛絕,現在他們冒充沙臣人歡喜雀躍樂此不疲。
但他們即便是假扮成了沙臣人,也不敢真的跑去大寧做生意。
疏勒在一場浩劫之后人口比過去少了一半,這個半個國家都在沙漠里的小國現在只能靠這些生意勉強維持。
對于黑武人冒充沙臣人的舉動,對于疏勒人依然暗中勾結黑武人的舉動,大寧知道,但并沒有什么過度干預。
一是沒必要,出兵疏勒勞民傷財得不償失。
二是大寧也賺,賣給黑武人的普通貨物比賣給別人的上等貨還要貴幾倍。
而且現在疏勒還必須維持用寧錢結算,不然生意就沒得做。
這就導致黑武國內的大量白銀,高價折算成了大寧制錢后流入大寧。
用銅錢換白銀,且是高價兌換,這才是真正的暴利。
如今大寧在草原諸部和漠北諸國推行的寧錢結算已經全面覆蓋,黑武人不管和誰做生意都要把黃金白銀換成寧錢。
而在各國之內提供換錢服務的錢莊,都是大寧的。
在漠北之戰全面取勝之后的一年內,諸國黃金白銀的流向就無比統一。
一路向南。
在掌握話語權之后,大寧就能很霸道的制定條款。
大寧不接受諸國制錢與大寧制錢的等價兌換,只接受黃金白銀。
當然,黑武以前也是這么干的。
黑武失去了對那邊的控制權,但黑武依然是當世第一大國。
黑武對東西兩側和黑武北方還有著絕對控制權,那些小國用的也是黑武制錢結算。
戰爭是取勝的直接方式,而貨幣戰爭的戰場規模更大。
以前寧錢在黑市上對黑武制錢的兌換比例是五換一,現在是一換一。
疏勒貿易城的黑市兌換比例更為離譜,黑武制錢兌換寧錢的比例是五換一,徹底的翻轉了局面。
要不想讓白銀流入大寧,黑武商人只能在黑市兌換,可他們付出的代價,比用白銀在大寧官方錢莊兌換一點兒也不少。
而且黑市里流通的大寧制錢是有限的,基本上無法滿足黑武商人的購買數量。
作為黑武汗皇珈邏的特使,大青葉在半個月之前就已經到了疏勒貿易城。
這里距離疏勒都城沒有多遠,雖然臟污,無序,可好在是各方面都還算繁華。
葉無坷在從遼北道回長安之前就給珈邏回了一封信,告訴珈邏要在疏勒與她的特使見面。
大青葉也算是臨危受命。
黑武國內的矛盾已經到了幾乎不可調和的地步,珈邏的位子搖搖欲墜。
如果不盡快發動戰爭轉移國內矛盾,珈邏在位的時間已經可以進入倒計時了。
可珈邏現在又不敢貿然發動戰爭,因為軍隊并不全都忠誠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