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動亂,打亂了趙王原本的計劃,使的原本就憔悴的趙王,更添了幾分滄桑。
春秋戰國有著五百多年的動亂史,但也從未像如今這般劇烈過。
天下格局動蕩紛紛,竟然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安穩發展。
為了轉移矛盾,也為了將秦國拖入同一起跑線,東方六國在魏楚二國的提議之下,決定再次合縱攻秦。
數十年前,縱橫家們推崇不已的戰略,在如今六國之手,再次復興。
燕國齊國地處邊陲,與秦國并不接壤,楚國曾經歷動蕩,但底蘊雄厚,雖然不敵秦國,但守成尚可。
唯有這韓趙魏三國,國外強敵環伺,國內局勢昏聵,若是不思聯合的話,恐怕真的會有亡國之危
齊楚燕三國絕不介意借助秦軍之手,將三晉一一割據吞并
戰國時代,天下紛擾本就如此,生存發展才是王道,爾虞我詐才是主流,為了國家的興旺,沒有誰會將道德置于利益之上
秦國不會,東方六國同樣不會
所謂虎狼,不過是弱國對強國發出的羨慕嫉妒罷了,若是有這個機會,又有誰不愿意做那虎狼之君呢
非是不愿,實是不能
所以,韓趙魏三國若想在列強環伺的環境下自保,必須在六國會盟之前,結成一個共同進退的聯盟,進能攻伐秦軍,退可庇護疆土,
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這動蕩的時代,求取那一絲主動權,不至于淪為其他三國的鷸蚌,在接下來的戰爭中攝取足夠的利益。
趙國的這場動亂,雖然在一開始就將三國合晉之路推向了不可預測的歧途,但此時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趙王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只能咬著牙,將聯姻之事推行下去。
只不過這次送親的隊伍又添了兩人,一位是平原君的夫人,另一位是信陵君的老相好趙雅
趙國此次前往魏國,原本還有調停信陵君與魏王矛盾的任務。
但人還沒出發,先把人家信陵君的外甥整沒了,信陵君會怎么想
我和魏王的矛盾,你趙國來做裁判
人還沒來呢,就把我外甥給弄死了,人要來了那還了得
會不會裁著裁著把我全家性命全裁沒了
國足都沒有這么黑的
若是趙王不派點與信陵君有舊的人去的話,那這送親的隊伍,到底能不能安全到達大梁還是兩說呢
合晉之事就更甭提了
趙王手上沒有別的牌,只能再次將趙雅送到魏國,一是示之以誠,在者是寄希著信陵君,能夠顧念舊情之誼,對調停一事放寬些手腳,早日完成合晉。
這也是趙王沒有辦法的辦法,只能靠這枕頭風了
趙倩就是此次外嫁的公主,是此次和親的主角。
為了體現趙國的誠意,送親的隊伍極為龐大。
紅妝百里,車架千乘。
單單是項少龍率領送親的兵卒,就有三千余人
民夫更是數不勝數
金銅陶玉,絹緞木珠,工匠書簡,五谷六畜,數不勝數。
趙國可謂是傾了大半國庫,又在烏郭二氏的資助,才湊出這些豐厚的嫁妝。
不說其他,若是沒有烏氏的幫助,這千乘車架,連馬都湊不齊
以胡服騎射發起變革的趙國,如今連馬都要向臣子借,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通往魏國的官道之上,一輛形制樸素的馬車載著三人,向著此次風云際會的中心走去。
早在王學斌禍亂邯鄲的時候,他就已經將善柔三女送往了魏國,獨身一人留在趙國處理手尾。
直到趙國事了,他才帶著趙盤、元宗二人,向大梁走去。
不,現在應該喚做趙政了。
秦國王室是嬴姓趙氏,嬴為母系血脈標識,趙為父系氏族標識,男子以氏為稱,而著趙政,就是始皇之名。
果不出所料,在趙鷹營救趙姬的時候,趙姬果然說出質子府中的王子政是假貨,請求趙鷹接出真正的王子政。
趙姬確不知道,她托付真趙政的那戶人家,早就被王學斌闔家送往了齊國,至于她留給真趙政的信物,也早就落入王學斌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