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老道長聽著九叔的話,看著他那意懶心灰的神情,著實有些恨鐵不成鋼,長長的嘆了一口氣,無奈的說道
“你呀跟我來”
“師叔”
“不要那么婆婆媽媽的,跟我來”
說著,便拉扯著九叔,向山下走去。
茅山,從古至今都不是平凡的地方,從最早的山靈水秀之地到后來的道家勝地,再由道家勝地變成了抗日根據地。
這個地方的故事,遠遠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講述的清的。
在世人眼里,茅山最有名的景觀是端坐在茅山上的一座座宮觀建筑,因為這里是道家上清宗壇,有著無數玄奇的道法傳說。
但是在老道長的心里,茅山最為精華的地方,根本不在這茅山之上,而是在山下的那座紀念堂中
一座簡樸而又不失莊嚴的紀念館里,來來往往的游客都自覺的脫帽駐足,沉默肅立,這里,便是修建在茅山的抗日紀念館堂了
“知道這是哪兒么”
看著玻璃櫥窗里一張張慘不忍睹的照片,九叔沉默了。
燒殺搶奪,奸擄淫掠,畫面里記載的是一個國家的沉淪與災難,這一幅幅畫面,無時不刻的在向人們控訴著日寇的暴行。
九叔是和平年間成長起來的孩子,他并沒有切身體會過或見識過戰爭給一個國家的人民帶來的災難。
他聽說過
聽一眉道長講述過
但也僅僅是聽過而已
生活在資本主義的懷抱里,英格蘭對內地的態度,從來都是不遺余力的污名化。
九叔因為一眉道長的教育,好歹算是沒有斷了自己的根基,但要說國家曾經經歷過的苦難,九叔終究是欠缺感同身受的情感的。
而這也正是九叔無論怎么努力,始終無法超越一眉道長的原因
一沒有經歷過血與火的淬煉,二脫離了華夏文化環境的熏陶,兩者相加,注定了九叔的成就永遠無法與一眉道長相提并論
道教從始至終都是一個根治于華夏的傳統宗教,脫離了華夏文化的根基,道教也只是一方無根之萍而已。
九叔正是因為缺少這些,才會陷入如今的心態窘境,無法自拔
當初一眉道長的確也心灰意冷,但他從未如同九叔一般,有著自毀的念頭。
哪怕身遭囫圇,瀕臨死亡,一眉道長心里所思所想,仍舊是如何給一個傷害過自己祖國的國家一個深刻的教訓。
一眉道長從來沒有后悔過曾經針對日寇擺下的那座法壇。
即使自己的愛人遇害橫死,即使自己的孩子身遭陷害,前途無亮,他傷心過,牽掛過,但從來沒有后悔過。
就算再給一眉道長一次機會,他仍舊會做同樣的選擇,開羅天大醮法壇,誅滅日國術法界的野心。
老道長看出了九叔的癥結所在,今日,他便要替自己師兄的子嗣,補上這欠缺的一課
“看見照片里的情形了么”
聽著老道長的話,看著這一張張照片,九叔凝視良久,終于緩緩的點了點頭。
“它們就是日寇就是我和一眉師兄曾經面對的敵人也是你即將要面對的敵人”
老道長大聲說著,仿佛想到了什么令人義憤的事情,風霜斑駁的臉上,浮現了難言的怒火。
“他們是我華夏大地千年的鄰居,受我華夏諸多恩澤教化,方才習得三分衣冠模樣”
道長的怒火溢于言表,他扯著九叔的衣袖,向前走去,在他們身旁,一個個前來參觀緬懷祭奠的旅客們,也紛紛止住了腳步,目視著他們二人。
“但是沒想到沒想到沒想到我華夏諸般厚賜,竟然養出了一個畜生之流”
道長的手,緊緊的拽著九叔,腳步越來越快,旅順、霧社、上海、平頂山、新賓、西寶屯、榆城、臨江腳步最終停留在了南京
“面對這樣的畜生之輩,你竟然升起了尋死的心思”
老道長指著墻上的一個個鮮紅的數字,雙眼緊緊的盯著九叔,厲聲吼道
“你對得起他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