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外公喝過紅酒?”朱暖懷疑,紅酒不是近幾年才時興起來嗎?難道已經流行到小山村去了?
“我們鎮有很多有錢的女婿。”
這些有錢的女婿們不僅喜歡附庸風雅,還喜歡緊跟潮流走。
既然流行紅酒,那送禮當然就送紅酒了。誰會管合不合適?誰會管喜不喜歡?
陳知年第一次喝紅酒,是村里一個堂姑姑嫁人辦出閣酒的時候。堂姑姑嫁的是一個港商人,年紀已經不小了,聽說還有好幾個孩子。但因為有錢,不僅給堂姑姑大辦出閣酒,還給村里的老人、小孩發大額紅包。
陳知年也拿到了有生以來最的一個紅包,十元。
八十年代初的十元,真不是一個小數額。更何況,村里的老人和孩子都有。
陳知年還記得自己被教叫‘姐夫’的情景,叫一聲‘姐夫’,然后得到一個大紅包。陳知年和小伙伴糾正他‘不是姐夫,是姑丈。’
但對方說,不喜歡被叫‘姑丈’,喜歡被叫‘姐夫’。
當時,陳知年和小伙伴都不懂,明明就比阿公還要老了,卻還能當姑丈?為什么他喜歡別人叫他‘姐夫’?
不懂。
但并不影響陳知年和小伙伴們的快樂。有吃的,有喝的,還有紅包,所以,姐夫就姐夫吧。
不僅陳知年好小伙伴們高興,村里的人也高興。
因為村里家家戶戶都有好幾個孩子,每家都收獲不小。
堂姑姑辦出閣酒那天,從外面送來了一箱一箱的紅酒。‘姐夫’說是從國外進口的,超級高檔,超級貴的酒。
特意讓人送來給父老鄉親嘗嘗。
嘗一嘗外面的好東西。
當時,小伙伴們還很高興,‘原來,國外的字和我們的字是一樣的。以后嫁出國,就不怕不認識字了。’
是的。
據說進口的高檔紅酒上全是中文。
不過,不管是不是進口的,能喝到國外有錢人才能喝到的超貴的高檔紅酒,大家還是很高興的。
你一碗,我一碗。
一口就去掉大半碗。
其實,對于常喝酒的父老鄉親來說,紅酒有些淡。
雖然貴,但真心喝不慣。
如果不是免費的,抱著‘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心態,大家還真不想喝。
而‘姐夫’穿梭在人群里,教大家喝酒,搖一搖,晃一晃,聞一聞,小口品嘗。村里的人粗魯慣了,端著碗,輕輕一晃,酒就撒了大半碗。
有些不小心的還被染紅了衣服。
而且,紅酒被倒在有些粗糙的大腕里,看著有些奇怪。不僅不高檔,甚至有些像殺雞時候裝在碗里的雞血。
甚至有些尖酸刻薄的妒忌堂姑姑嫁得好的人說‘像血,不吉利’。
誰能想到一語成讖。
多年后,遠嫁的堂姑姑死于意外流產,聽說血流了一地。
堂姑姑去世很多年,大家還記得她家門口擺著的一箱箱的紅酒。因為不習慣,所以村里的人并沒有怎么喝,喝完一碗酒自顧地倒上自家蒸釀的米酒。
至于紅酒?
就被擺在門口,被很多大孩子小孩子拿來當飲料喝。
那天,陳知年和小伙伴們也拿了一瓶紅酒到桑田里,偷著喝。
一瓶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