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看熱鬧了。
蒸河粉?吃卷粉?通通沒有看熱鬧重要。而且,還是七嬸家的熱鬧,大家就更興致勃勃了。誰讓這些年來,七嬸一次次的在村人面炫耀陳蝦妹?
陳蝦妹長得不是最漂亮,文化不是最高,但她嫁的男人最好。
炫耀多了,妒忌就多了。
現在,陳蝦妹被拋棄,以前有多風光,現在就有多落魄。以前有多少炫耀,現在就有多少嘲諷。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陳知年看著除了大弟外的全家人興沖沖的跑出去,很無奈的看著還在熊熊燃燒的大火,還有還在鍋里的蒸粉托盤。
陳知年把灶膛里的火熄滅一些,把鍋里的托盤拿出來,然后準備出門。陳知年看了一眼正站在楊桃樹下看天的大弟,無奈的抿抿嘴。
大弟定定的看著楊桃樹。
就是冬天,楊桃樹上也掛滿了粉紅色的小花,寒冷的北風吹來,小花一朵一朵的落下,鋪滿一地。
從外婆家抓回來的幾只大母雞在地上亂走,時不時的啄一下地上的小花,然后又飛跳上楊桃樹上亂啄,把楊桃樹上的小蟲子啄出來。小叔開玩笑說,這不是老母雞,這是啄木鳥。
幾只大母雞并沒有因為換了地方而神情懨懨,相反,精神得很。一大早,就在院子里亂走,亂竄。
因為昨晚有細雨,地上有些濕潤,留下一層清晰的錯落的雞爪印,再配上被吹落的粉紅小花,看起來像一幅細致的工筆畫。
大弟站在楊桃樹下,微抬著頭,腳邊時不時的跑過兩只大母雞,一些粉紅小花飄揚的落在他的頭發上,肩膀上,衣服上。
看著這樣的大弟,莫名的,陳知年想不起來他聲嘶力竭的和阿爸吵架的樣子。
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好像突然就自我封閉了一樣。
算了。
她還是先去晚秋家看看吧。不是看熱鬧,而是真的關心陳晚秋和她的孩子。雖然,從云嬸的態度,陳知年也能猜測,他們應該是主張把孩子給男方的。
因為不管從哪一方面看考慮,男方都比陳晚秋要合適
“大妹,你也去看熱鬧?”
呵呵。
要不要這么直白?
陳知年:“我去看看蝦妹。”
對方明顯不相信,斜著眼睛看陳知年,“你們讀書人就是喜歡說好話。”明明就是看熱鬧,卻偏要說得好像去探親一般有情有義。
呵呵。
陳知年訕訕的笑了笑,嘴角有些僵硬。陳知年加快腳步,真不喜歡和說話直白的人聊天,句句被懟在心口。
陳知年到的時候,陳晚秋家院子的里外都已經站滿了人,村長也到了。有人正端著碗吃飯,有人正和別人分享第一手消息,有人正伸長著脖子聽里面的談話聲
人生百態。
陳知年的家人已經擠到了最前面,一個個臉上都帶著看熱鬧的八卦和興奮。特別是陳知年阿媽,一邊看熱鬧一邊和別人說起周辭白多好多好,簡直就是上門打臉。陳知年相信,如果不是云嬸被屋里的人好和事絆住了腳,很可能就要出來打人了。
不過,這樣上門打臉的事情,云嬸以前也沒少做。打臉這回事,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有來有往。
只是,阿媽幸災樂禍的嘴臉太過明顯,給人一種落井下石的錯覺。當然,阿媽就是在明晃晃的落井下石。
算了。
隨阿媽高興吧。
自從陳晚秋結婚后,阿媽就常常被云嬸擠兌得沒有還擊之力,誰讓陳知年還是個在花錢的學生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