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晚秋妒忌,不僅僅因為陳知年能有很多好吃的,還因為陳知年阿婆會給她零用錢。陳知年幫家里打醬油、買鹽巴等等,用剩下的錢買零食,她阿婆從不會罵人。
陳知年抿抿嘴,“很多事情,你看到的并不是事情的全部真相。”陳知年真的很無奈,然后嘆口氣,“我沒使一分錢都是經過阿婆同意的。”
家里人讓她打醬油,然后她會問一句‘我能買一包酸梅粉、一包唐僧肉嗎?’
家里人同意后,她才買的。
陳知年很無奈,為什么小伙伴們都覺得她是擅自做主?
真不是。
至于陳晚秋因為亂花錢買唐僧肉而被七嬸揍的事情,“可能,你媽并不是心疼錢,而是覺得你先斬后奏的行為不好。或者,因為你一直沒有告訴她買了唐僧肉的事實,她以為你‘偷錢亂買’,擔心‘小時偷針,大后偷金’所以才打你吧?”
陳晚秋笑了笑,“知年,你越來越會安慰人了。這樣牽強的理由,我媽自己可能都想不到。”陳晚秋枕著雙手,“小時候的很多事情,我都忘記了。但我記得我媽第一次打我,記得她常罵我的詞也不知道是不是記憶出了問題,我總覺得小時候過得很苦,有很多痛苦的回憶。”
陳知年剛好和陳婉秋相反。
她一直記得小時候的很多快樂的小事,即使是和小伙伴在少谷場玩過家家,扮演主人和客人的游戲,她也記得清清楚楚,因為她覺得那時候的自己很快樂。
而這些快樂的記憶,都值得被珍藏。
至于小時候的痛苦?
每天起床太早算嗎?
回想起來,小時候好像真的沒有什么痛苦的回憶,全部都是快樂幸福。因為她自動過濾了,留下的只有幸福快樂。
人的心就那么大,小小的一個心房,那能裝下太多東西?既然這樣,為什么不全部裝快樂?用快樂把心裝滿,讓不愉快的痛苦的記憶統統滾蛋,這不好嗎?
都是一起在村里長大的小伙伴,要說陳晚秋有多少痛苦,還真不見得。如果說她的童年沒有任何值得記憶的幸福快樂,就更不可能了。
不過是選擇問題。
有人選擇留下快樂,有人選擇留下痛苦。
“知年,你一直都沒有變。”陳晚秋看著陳知年依然清澈的眼,略帶感慨,陳知年總是這樣的,很容易快樂。
看起來沒心沒肺,其實,她最會生活,總能在最關鍵的時候選擇最好的路。看看,小時候的幾個小伙伴,現在就陳知年過得最好。
他們幾個小伙伴小時候常常在一起談夢想,異想天開,大言不慚,但現在只有陳知年的夢想實現了。
其他人?
可能早已經忘記了最初的夢想是什么了。
“知年,你說我應該怎么辦?”陳晚秋一直都不是能自己做主的人。她人生中做的每一個重要的決定,都和別人有關,都有別人的參與。
決定不讀書,決定出去打工,決定和莫延在一起到現在,和孩子給莫延。每一個決定,她都習慣性的問別人,然后根據‘少數服從多數’的性質來做決定。
陳知年搖搖頭,“你不應該問我,你應該問你自己,你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想要什么樣的人生。”
“沒有人能幫你努力,所以也沒有人能幫你做決定。”
“自己做的決定,自己努力,然后跪著也要走完。因為這是屬于你一個人的人生。不管是誰,都沒有資格對你的人生指指點點。”
陳知年看一眼手上的表,“很夜了。我要回家了,你怎么辦?”在不回家,她爸媽就要著急了。
陳晚秋愣了一下,她以為陳知年會留在這里陪她。但是,離開才是更符合陳知年的性格,她不會因為小伙伴而讓家人擔心。
她一直都是這樣的人。
而且,這樣冷的天氣,陳知年更不可能在山里過夜。陳知年一直都把自己排在最前面,她常說‘要愛自己。’
愛自己,不是自私,而是因為‘愛自己才能更好的愛別人。’如果排一個重要榜單,陳知年肯定會毫不猶豫的把自己放在最前面。
即使分開多年,即使多年沒見,但陳晚秋就是了解陳知年。
陳知年能在這樣的時候,這樣的天氣里給她送吃的,是因為曾經的‘青梅竹馬’之情,是因為他們曾經是最要好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