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或者紀念這些地方都比較有文化教育意義。”知道過去歷史,正視今日發展。
外婆挑眉:“怎么聽適合小學生?”
陳知年抿抿嘴,“我決定了,就羊城八景。”多說無用。
說多,就是浪費時間。
與其語言干巴巴的介紹,還不如讓外婆自己看。有些地方的好是語言描述不出來的,有些震撼是需要自己看的。
“今天走馬觀羊城八景,明天去清暉園。如果想要拜佛,去媽祖廟晚上有時間,還可以夜游珠江河”
“我帶上相機就出發。”陳知年根本不給外婆多問或者反對的機會。她的地盤,她做主。
外婆抿抿嘴,埋怨道,“毛毛躁躁。也不知道安排的是什么地方,好不好?”
和外婆一起長大的姐妹還能不知道她的心思?
想要炫耀唄。
想要聽別人夸陳知年唄。
不過,陳知年也的確值得夸贊,安排得妥妥當當的,比她們自己的兒女還要貼心。她們的兒女可能都沒有時間帶她們去逛。
這個時候,大家都在忙著賺錢,哪里有時間游玩?
游玩不僅浪費時間,還要花錢。
一般人都是寧愿買兩斤肉也不愿意買票去看什么博物館。物質文明都還沒有滿足的時候,哪里還有精力和財力追求精神文明?
陳知年帶上相機,又往雙肩包里裝了不少吃的、喝的,還有紙巾。拿防曬霜的時候,看到旁邊的絲巾,陳知年想了想,塞進包包里去,一會給外婆當拍照的道具用。
“可以出發了。”
還是陳知年開車,外婆坐在后面一再要求,“慢點。慢點。我要看看,這樓真高啊。肯定有電梯吧?”
陳知年看一眼好奇的外婆,“有。”出門之前,外婆在幸福里連續體驗了三趟‘電梯之旅。’
上上下下。
陳知年無語的站在電梯口,一臉無奈的,身無可戀的看著外婆和她的姐妹們。
“白天很多人和車。”
“很多工地。很多地方都在施工中。”
“這是摩托車吧?真小。是專門給女人開的嗎?”
陳知年點頭,“嗯。叫五羊本田女裝摩托。”
外婆一臉的羨慕,“真好看。我要是年輕三十歲,我也買一輛。”連自行車都不曾擁有過的外婆對女裝摩托車情有獨鐘。
陳知年卻說了一句很煞風景的話,“外婆,你連自行車都不會騎。”外婆年輕的時候,家里沒有自行車。等買得起自行車的時候,她卻學不會了。
這些年,外婆出門要么是走路,要么是外公送,要么是兩個舅舅送。
外婆常常自嘲‘小短腿,學不會。’
家里的二八大桿大自行車的卻不適合小短腿。幸好,陳知年學自行車的時候,自行車已經改良,小巧輕便了很多。
當然,如果想要承重好,還是當年的二八大桿自行車。
外婆不高興被揭了短處,努力為自己找理由,“我那是不想學,我那是想讓你外公表現。”
呵呵。
陳知年表示,“我相信。”才怪。
像外婆這種恨不得把自己當男人用的女人,只會擔心會的東西太少。
“女人不能什么都會。會得越多,撒嬌的機會就越少,男人表現的機會就越少。像你會開車,小周就沒有了表現的機會。”
陳知年眼角帶著笑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