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醫生,我怕。”
“別怕。沒事的。”周辭白小聲哄著,“別想太多,放松。醫生說你太緊張了。”
醫生說陳知年太緊張了,有些胡思亂想。
不過,也屬正常。
越是臨近生產,就會越害怕。
醫生建議周辭白多陪伴,多陪她出門走走、看看,多陪她說說話、聊聊天。最好就是讓她忘記自己正懷孕,讓她忘記快生產。
放松身心更利于生產。
周辭白握住陳知年的手,“別擔心。我陪著你。”
因為陳知年快生了,周辭白想要請‘產假’陪她,但領導卻不同意。一方面是因為醫院人手不足,另一方面是因為周辭白的醫術好,很多病人都是沖著周辭白這個招牌過來的。但他卻說要請三個月的‘產假’。
領導無語的看著周辭白,“你生?”
三個月,他還真敢請。
“就連婦女的產假都沒有三個月。”你一個大男人竟然有臉請三個月的‘產假’。
領導直接朝著周辭白翻白眼。
周辭白敢請,他也不敢批。
“三個月時間太長了。最多十五天。”領導無奈的搖搖頭,“十五天已經是特批了。”還是看在周辭白外公和舅舅的人情上勉強批準的。
要是別人?
最多三天。
就沒有聽說過,男人也要休‘產假’的。
周辭白搖搖頭,他堅持三個月。在陳知年生孩子的前后的最重要的時間里,他想要陪著她。
生孩子之前的一個月,陳知年肯定會害怕。周辭白想要陪著她,鼓勵她。在她需要的時候,他想守著她。
努力工作,為了什么?
為了家人,為了更好的生活。
既然這樣,為什么還要因為工作而忽略家人?
在工作和家人之間,周辭白毫不猶豫的選擇家人。
所以,周辭白想要陪著陳知年,甚至還準備進產房,第一時間看孩子出生,也感同身受她的付出。
至于生孩子之后?
更重要。
更要陪伴。
陳知年要坐月子,不能出門,不能吹風,不能洗澡,不能洗頭這些很有可能會讓陳知年抓狂、奔潰。
而那時候家人的注意力都會集中在孩子身上,可能會忽略剛生完孩子的陳知年。生孩子前,她是全家人的焦點,生孩子之后,孩子是全家的焦點。這種落差,會影響人的情緒,再加上孩子的哭泣、吵鬧等等,會放大這種情緒。
這幾個月,周辭白沒少看懷孕、生產、育兒類的書籍,也認真了解過產后抑郁的形成的可能因素。
周辭白要把這些因素全部杜絕。
“小周,醫院不是只有你一個男人要當父親。”領導很無奈,“很多同事都是這樣過來的。作為醫生,工作不容易,要讓家屬多體諒救死扶傷,聽起來很偉大。但你也知道,我們要面對多少壓力,工作上的壓力,心理上的壓力”
領導叨叨,醫生不容易,作為醫生的家屬應該多體諒,多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