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因定王并不得寵且長年征戰在外,世家貴女們多不愿嫁,在宮中意圖指婚時想辦法推脫。先靖安侯卻接了旨意,把幼女江萱嫁入了定王府,那時眾人私下里還半是看熱鬧的惋惜她的命著實不好。
可誰都料不到,當時形勢一片大好將要入主東宮的端王,因牽涉一樁貪污而倒臺。不得寵的定王卻憑借手中的兵權,奪下了太子之位,繼承大統。
因著這層緣由,皇上格外敬重發妻,中宮的榮寵遠勝于其他宮妃,對靖安侯府亦是恩寵不斷。
念善落落大方的上前見禮“見過夫人。”
楊氏含笑扶住了她“有些日子不見,善姐兒出落得愈發好了。”
這話并非全然是客套。
才過完十六歲生辰的念善,正是如嬌花初綻枝頭的年紀。她容貌在侯府姑娘里最為出挑,便是放在滿京中的貴女中,亦是數一數二的。良好的教養讓她舉手投足間端莊大方,眸光流轉間卻別有嬌嬈動人之色。
楊氏暗暗想著,難怪兒子喜歡,是男人見了這樣的美人兒都會動心罷。
當然,楊氏看著念善千好萬好,不單單是她的美貌。
念善的父親本是侯府庶子,傳言他十數年前帶一貌美女子私奔離開侯府,后卻不幸早逝,還是老夫人心善將她們母女三人接回了侯府。沒過多久,江萱就嫁入定王府。
時值端王跟定王斗法,在先帝面前參了定王勾結外敵。偏巧不巧領兵在外的定王竟又失蹤數日,定王府在眾人眼中就是火坑。連日來的打擊讓江萱病倒,唯有十一歲的念善主動站出來,去了定王府陪著自己姑姑,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時日。
因著這份情誼,江皇后尤其喜愛念善,比待自己嫡親的侄女還好。
“善姐兒肖似皇后娘娘,自是極美的。”陪楊氏一起來的慶宜侯夫人笑著附和,心里卻是有幾分惋惜。
自己嫡親的外甥女儀姐兒身份不知比這個外頭來的江念善貴重多少,卻不如六年前才來侯府的她會討江皇后歡心,連念善這個名字都是江皇后取的。近年來江皇后越發抬舉她,還說要親自給她選一門好親事。
如今念善的風頭,把侯府嫡出姑娘都蓋過去了。
念善見過禮本想告退離開,偏生英國公夫人這次對她格外感興趣,拉著她問了好些話。
“姐兒這簪子上的東珠真漂亮。”楊氏沒話找話道“聽錦鄉侯夫人說統共南邊貢上一匣子色澤個頭都極好的東珠,皇上全都賞了皇后娘娘。”
原是拐外抹角要恭維小姑姑。
念善心知自己不過是個引子,聞言得體的保持著淺笑,并沒有接話。
“這是自然。”慶宜侯夫人也十分捧場“古往今來中宮這份榮寵,咱們皇后娘娘算是頭一份。”
只是還沒等她多說,楊氏又話鋒一轉,笑著對靖安侯夫人道“善姐兒這模樣、這品性我是真的喜歡。不愧皇后娘娘親自教養出來的,這等品貌氣度誰家娶了去都是福氣。”
老夫人本是含笑聽著,聞言不易覺察的皺了皺眉。
先前兩府彼此間確實有結親的默契,可當初的人選是江念儀和霍治臻
不僅是她,慶宜侯夫人覺出些別扭。先前楊氏跟自己透的意思,是想再次提起兩家的親事。如今姑娘們都出了孝,能該是談婚論嫁的時候了。
可今日的事捉些有些古怪,若是想要議親,今日自己妹妹靖安侯夫人不在府中,楊氏卻邀了自己選了今日來。
更何況聽了她此刻的口風莫非楊氏看中的人是江念善
慶宜侯夫人陡然一驚。
眼見事情并未如先前預料中發展,老夫人找了個緣由讓念善先回去。
覺察到氣氛不對,念善順著祖母意思起身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