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23家定制店已排查完畢。”技術員調出檔案,“有三家店表示見過相似設計,但因客戶要求匿名,無法提供身份信息。不過其中一家店的監控拍到,三個月前確實有戴口罩的男子咨詢過,身形與趙陽有七分相似。”
會議桌響起此起彼伏的抽氣聲。陸川將“趙陽”的名字用紅線圈住,又在旁邊寫下“洗衣廠”,兩道粗線在空中交叉:“現在有兩條明線,無論哪條都可能撕開缺口。
深秋的風裹著寒意,張輝帶著隊員們站在“潔雅洗衣廠”門口,看著銹跡斑斑的鐵門和墻面上班駁的廣告,心中泛起一絲不安。走進廠區,刺鼻的洗滌劑味道撲面而來,轟隆隆的機器聲震得人耳膜發疼。
張輝亮明身份后,被帶到了廠長辦公室。五十多歲的劉廠長坐在堆滿文件的辦公桌后,眉頭緊皺:“警察同志,我們這一直都是合法經營,從來沒出過什么亂子。你們突然來調查,可別影響我們生意啊。”
“我們在調查一起案件,需要了解一下,最近廠里有沒有員工行為異常,或者和社會上不明身份的人有來往?”張輝耐心解釋道。
劉廠長搖搖頭,從抽屜里翻出員工名冊:“我們這的員工都老實本分,每天就是干活、下班,哪有那些亂七八糟的事。要說異常……”他頓了頓,“倒是三個月前有個叫李華的員工突然辭職了,不過他就是說家里有事,也沒別的情況。”
張輝眼睛一亮,立刻追問:“能提供一下李華的詳細信息和聯系方式嗎?”然而,劉廠長卻無奈地聳聳肩:“聯系方式早就沒了,他填的緊急聯系人電話也是空號。這人平時就獨來獨往,和其他員工也不怎么交流。”
接下來的幾天,張輝和隊員們開始逐一詢問洗衣廠的員工。在烘干車間,張輝攔住一位正在搬運衣物的大姐:“大姐,跟您打聽個人,李華,您認識嗎?”
大姐直起腰,擦了把汗:“李華啊,認識。他平時就悶頭干活,不怎么說話。不過他走得確實挺突然的,前一天還好好的,第二天就不來了。”
“那他有沒有什么特別的習慣,或者和誰走得比較近?”
大姐皺著眉頭想了想:“沒發現,他都是自己吃飯、自己干活,也沒見他和誰特別要好。就是有一次,我看見他在廠門口和一個戴帽子的男人說了幾句話,不過離得遠,也沒看清那人長啥樣。”
這個線索讓張輝心中一緊,可再追問下去,大姐也說不出更多信息了。在洗衣車間,張輝又詢問了幾位員工,得到的答案都大同小異,李華就像個透明人,除了知道他突然離職,大家對他幾乎一無所知。
張輝不甘心,帶著隊員們在廠區里仔細搜查,不放過任何角落。他們檢查了廢棄的倉庫、昏暗的地下室,甚至翻遍了廠區的垃圾桶,卻始終沒有找到任何與案件有關的線索。洗衣廠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斥著洗滌劑的味道,機器日夜不停地運轉,仿佛要將所有秘密都掩蓋起來。
“張隊,會不會我們找錯方向了?”隊員小陳有些沮喪地問道。